第二十五届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
The 25th China Beijing International High-tech Expo
开放共享 推动智慧城市建设走向深入
2018年05月28日    来源: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本报讯  (记者  李洋) 智慧城市作为智能社会与共享经济的重要载体,在我国获得了快速发展。当下,如何以信息化、智能化培育未来城市与社会发展新动能,构建更加和谐的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的变革,是一个值得深思与谋划的大问题。特别是怎样合理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比如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促进智慧社会的深入发展,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课题。

在近日举行的第二十一届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科技创新与城市管理论坛上,与会专家集中探讨了共享经济时代下的智能社会与未来城市发展问题。

北京城市运行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党组委员副院长陈锐表示,人工智能正在引领未来城市的发展。在未来城市中尤其要关注一些重大选题,比如未来交通、未来能源、未来社会治理等。“这些选题需要各方共同通过大数据加强云端互动、人机协同、创新推进,真正把人工和智能变成一个专有名词。”

陈锐进一步分析说:“从‘智’的角度来讲,我们要创智、要慧智、要融智。从‘能’的角度讲,我们要聚能,同时要赋能,更重要的是要使能。这是打通科技教育融合,尤其是实现技术和产业协同的关键之举。”

北京城市管理学会副理事长张耘提出,精细化已经成为城市新的历史阶段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要素。因为过去大规模扩张式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以片面追求GDP高速增长为指标,这也带来了很多城市管理方面的问题。如果不在精细化管理上下功夫,像北京这样的超大城市的发展将无以为继。

张耘认为,现有的城市管理体系都是按照科层制的原则建立起来的。站在管理的不同部门和层级上,出台了不同的管理措施。结果是,尽管各部门都在认真积极地进行精细化管理,但最终的整体结果却与管理初衷大相径庭。

“目前,北京等超大型城市,最主要的管理问题是碎片化——功能的碎片化、服务的裂解化、信息的阻隔化。”张耘说,城市管理精细化一定是要用智能化、网络化的引领,才能够解决问题。

张耘认为,现阶段,政府治理应当追求的方向是“整体性治理”,即通过建设整体性政府,实现整体化治理,提升整体协同能力,最终持续提升公众的整体满意度。治理的目标是构建基于协同、合作和整合的整体性治理框架和政府运行的模式。强调政府要解决老百姓具体的事情,同时进一步完善治理手段,构建智慧化的网络信息支撑系统。

金砖国家智慧城市峰会中方代表、国际城市管理协会智慧城市专委会中国顾问徐振强表示,要实现城市治理与数字经济协同创新,落脚点应在于智慧城市的顶层设计上。

徐振强认为,当前的数字经济尚处于初级阶段,具有一定的粗放性,智慧城市建设应催生出智慧经济,成为数字经济的优质形态。即,信息基础设施、公共基础设施和城市基础设施“三基”融合的改造和建设。

数字经济建设润物细无声,已经逐渐由量变到质变。由紫光旗下新华三集团此前发布的《中国城市数字经济指数白皮书(2018)》指出,中国城市数字经济已形成“中心”和“热点”两种新生态的雏形,共出现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3个中心,四川盆地、华中平原、闽东南、关中平原、山东半岛5个热点,区域协同发展效应显著。其中,“中心”区域内,城市数字经济双向协同、互补发展,是一种协同共振的关系。“热点”区域内,城市单极突破发展,像鲢鱼一样影响到周围,例如四川盆地热点便是以成都作为数字经济高地与突破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