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届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
The 25th China Beijing International High-tech Expo
金融业创新转型助推实体经济发展
2013年06月17日    来源: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赖小民
  郑万春
  陈永民

统计数据显示,近10年来,随着融资渠道日益多元化,中国金融结构目前已经开始由银行主导型向市场主导型转变。中国人民银行相关负责人表示,在中国金融业转型过程中,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与财富增值同等重要,今后要围绕财富发展,推动金融机构转型,通过一些新兴金融业态的发展,形成多元化的财富管理市场。在近日举办的第十六届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2013中国金融论坛上,与会人士围绕“金融改革创新,服务实体经济”的主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主持人:

本报记者   张鹏

   宾:

中国华融资产管理公司董事长  赖小民

中国长城资产管理公司总裁  郑万春

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副总经理  陈永民

三大潜力为经济发展埋下伏笔

记者:说到金融业助推实体经济发展,首先离不开国际国内的宏观经济形势。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总体环境及未来发展趋势如何?金融业与实体经济各自处于什么样的发展状态?

赖小民:当前国际国内的宏观经济环境不太理想,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2008年全球“金融海啸”至今余波未尽,给实体经济的发展带来巨大压力。与此同时,中国经济近几年下行压力越来越大,加之部分行业产能过剩以及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都给我国实体经济发展带来一定困难。此外,2008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还进一步加大了我们产业结构的调整难度,导致出口贡献率下降,同时扩大内需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这些问题都给实体经济发展带来很大的困难。

总而言之,目前实体经济压力确实很大,做生意成本越来越高,市场还存在着一些潜在风险,包括银行逆差都在缩小,导致企业的盈利能力下降,赚钱压力越来越大,特别是中小企业更是困难重重。我判断,未来中国经济可谓机遇与挑战并存。具体而言,农村经济特别是城镇化发展,既给实体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也会带来新的问题和矛盾。

郑万春:当前我们面临的宏观经济形势错综复杂,从国际来看,全球经济特别是发达经济体的经济波动非常大,已经成为一种新的常态。从美国次贷危机到欧洲国家的主权债务危机,对市场的信心冲击不断,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影响仍在持续显现。从国内经济情况来看,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仍需加强,人口红利在逐渐消失,部分行业产能过剩,资源和环境约束加剧,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依然任重道远。

关于中国经济未来的发展,我认为是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中国经济的未来发展至少有三大潜力,值得我们高度关注。一是城镇化建设步伐加快,将为中国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未来10年中国将新增城市人口4亿多,仅增加的固定资产投资需求就将达到40多万亿元,农民市民化所带来的收入增加必然拉动消费需求增长。二是节能环保、信息技术等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将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动力。仅以新能源为例,预计到2020年我国的新能源总投资将达到4.5万亿元,拉动全社会总投资9万亿元以上,由此带来的经济增长效应不可估量。随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新一轮产业变革即将给中国带来新的飞跃。三是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将为中国经济的战略发展激发新的活力。我相信,只要以上三大潜力能够充分发挥出来,未来中国经济的发展将充满希望。

金融业创新转型服务实体经济 

记者:在当前经济转型的大背景下,金融业如何才能首先完成自身转型,进而助推实体经济发展?

赖小民:从1997年亚太地区爆发的金融危机到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都对全球经济产生了重大影响,促使中国政府加大了对金融业的整合。1999年,为应对亚洲金融危机,我国成立了四大资产管理公司。迄今为止,这四大资产管理公司成功地走出了一条创新转型发展的路子。作为改革的产物,中国华融资产管理公司面临两个问题,一是自身如何转型,二是如何服务实体经济。

华融在2006年完成帮助中国工商银行处置不良资产的任务后开始转型,坚持创新发展,加强市场化,自2009年以来取得两大成果:一是成功转型,将华融做大做强。二是圆满完成政策性任务,完成股份制改制,彻底市场化。华融这几年已经成为一个赚钱机构,2012年利润达到120多亿元,较2008年转型改制初期的4亿元翻了30倍,每年利润增长100%

从华融的转型看,我觉得无论是服务于实体经济的金融业还是做实体经济的企业,其实都面临着共同的问题,即依靠创新引领转型发展。一是要有创新的意识,只有创新才有希望、才有出路。二是进行体制机制的创新。三是进行发展模式的创新。四是进行业务平台的创新。五是进行产品与服务的创新。六是进行管理方式的创新。七是进行企业文化的创新。八是进行队伍建设的创新。

郑万春:经济决定金融,金融服务于经济,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在使命上必须以服务实体经济为己任,必须以实体经济发展为根基,脱离了实体经济,金融发展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中国长城资产管理公司近年来在向商业化转型的过程中明确提出化解金融风险、提升资产价值、服务经济发展的使命。

一是运用独特的化解风险功能,为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发挥金融稳定器的作用。在中国经济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必然伴随着不良资产的产生。过去资产管理公司的职责就是处理不良资产,如今通过改制转型,我们可以通过投行的手段提升资产的价值,同时我们收购的范围也在扩大,过去我们只收购四大国有银行的不良资产,现在中小银行、信用社、信托公司以及非银行业的不良资产我们都可以收购。过去我们收购的是一些已经产生的不良资产,现在我们通过远期收购的方式,在不良资产还没有形成之前就可以把金融风险锁定在萌芽状态。

二是可以为经济发展战略提供全方位的支持。中国四大资产管理公司现在基本上都是综合性的金融机构,涵盖了银行、证券、保险等领域,像长城公司就有租赁、保险、信托、金融资产交易所、金融担保公司以及金融评估咨询公司等,提供资产金融管理、阶段性的投融资、特殊化的中间服务以及专业化的平台业务等四大类服务。就长城公司而言,可以从两个方面发挥作用,一是在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方面,我们已经形成了以融资担保、融资租赁、融资咨询、股权投资等五大业务的金融服务体系。二是在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方面,我们通过城市化产业发展基金渠道,全面服务城镇化战略的实施,作为专业的金融风险防范和化解机构,我们在操作中注重采取严格的融资条件和风控措施,促进房地产市场的有效流通,平稳发展。

三是运用综合的融资创新功能,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务。创新的科技需要与创新的金融相结合,我们可以通过专业的风险化解技术、多元的融合金融服务手段与企业的需求有机结合,大力推动融合创新,特别是在信息技术多点式突破与制造业相结合的新形势下,科技型中小企业已成为最具活力的主体,未来这些企业很可能发展成像阿里巴巴、腾讯甚至苹果一样成功的企业。  

科技型中小企业更受金融业青睐

记者:实体经济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金融业在助推实体经济发展方面更青睐哪种类型的企业?

郑万春:当前中国经济正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未来的经济发展必将迎来更加广阔的空间,资产管理公司在此过程中应该扎根实体经济,找准自身定位。目前资产管理公司重点支持和服务的对象是中小企业,在具体工作中我们重点选择有潜力、有前景、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政策的中小企业,特别是科技型中小企业,为其提供从投资、融资、到上市的“一条龙”、“一站式”、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务,培养其做大做强。

赖小民:实体经济的发展必须要脚踏实地,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以盈利为目标的模式,不断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当前市场不确定因素很多,实体经济要在坚持稳中求进的前提下,做到稳中求好,稳中求优,这是在当前市场环境下实体经济转型发展需要把握的方向。

实体经济当前面临诸多困难,既需要国家政策支持,也需要金融业的支持,需要产业政策的支持,还需要各方面环境的打造。更重要的,实体经济要发展主要还是靠自身,要加强深化改革、完善内控制度,特别是增强防范风险、化解风险的能力。在当前经济转型的形势下,因市场而变是发展实体经济所面临的最大困难。在这种情况下,当代企业家应担当的责任和使命重大。简单的说,当代企业家一定要有创新的意识、实干的精神、稳健的步伐以及责任的担当。

我认为,实体经济在求稳的过程中应正确处理八大关系:质量和速度的关系,利润和风险的关系,创新和合规的关系,总量和结构的关系,集权和分权的关系,条条和块块的关系,当前和长远的关系,企业的发展成果与员工共享的关系。

 “新三板”将成服务实体经济有益补充

记者:备受瞩目的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简称“新三板”)今年1月正式挂牌运营。作为主要服务于中小企业特别是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多层次资本市场的一员,“新三板”在助推实体经济发展方面如何定位?

陈永民: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是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全国性的证券公开交易场所。目前,全国性的证券交易场所共有3家:上海交易所、深圳交易所、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目前,“新三板”仍处于试点阶段,今后试点范围将会逐步扩大到全国。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的建设,总的来说就是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在总结中国资本市场发展20年经验的基础上,争取做到改变原来市场包容性不足、市场主体自律性不高、中介服务能力不足、行政行为错位的问题,争取建立一个市场机制相对比较完善、市场约束较好发挥作为、市场主体真正尽责的相对良好的市场。对于“新三板”市场,我们的基本定位就是要服务中小企业,服务多元投资选择的需要,服务实体经济。

2012年以来,按照国家的战略部署,中国证监会加快了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的建设,先后出台了《非上市公众公司管理办法》和《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有限责任公司管理暂行办法》,规范“新三板”市场。今年1月,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正式揭牌运营,随后公布了一批业务规则和细则。从3月下旬开始,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系统开始按照新的业务制度受理企业的挂牌申请。

记者:在服务实体经济方面,“新三板”在制度设计方面与场内市场相比有哪些特点?

陈永民:根据我们的制度设计理念和市场定位,“新三板”市场在服务中小企业融资方面具有如下几个特点。

在交易制度方面,市场包容性更强。在挂牌条件上,“新三板”强调的是信息披露,对挂牌企业没有硬性的财务指标和行业限制,不仅仅是高新技术企业,包括其他的现代服务业都可以申请挂牌。虽然“新三板”也对挂牌企业的财务、公司治理等进行审查,但审查的是信息披露是否完备真实,而不是相关指标是否符合挂牌条件。“新三板”审查工作的定位,不是要为投资人选择企业,而是从投资人的角度看企业应该披露哪些信息,从而方便投资人做决策。在交易方式上,“新三板”在制度上已经预留了几种交易方式,如协议转让、竞价交易等。

此外,关于“新三板”市场的融资功能,我们按照中小企业的特点,设计了一些符合中小企业小额便捷特点的融资制度。同时,我们对于挂牌企业的发行比例、发行时间均没有硬性要求,企业在挂牌的同时和挂牌之后都可以做定向发行,在一定情况下融资我们可以豁免审批,在企业实施之后备案。

我们希望通过包容性和投资者适当性的管理,使得“新三板”市场的利益机制及自律水平有所提高。当然,我们在制度设计上的一些理念最后能否落地、能否真正发挥优势、能否达到目标还需要不断探索、积累和总结。所以“新三板”市场目前所有的规则都在试运行,需要在试运行的过程中听取各方意见,不断完善,争取能够按照我们设想的目标实现制度设计的初衷,能够使“新三板”市场真正地服务中小企业,服务实体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