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届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
The 25th China Beijing International High-tech Expo
贵在实践 群策群力发展循环经济
2013年06月11日    来源:中国工业报

为提升资源型产业发展水平,《内蒙古自治区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办法》于2012101日起正式实施。拥有雄厚能源资源的内蒙古自治区 严格落实产业转型升级和节能减排政策,严格按国家产业政策淘汰落后产能,以提升煤炭、电力、钢铁、水泥建材等资源型产业发展水平,进一步完善循环经济体 系。图为内蒙古赤峰市克什克腾旗循环经济工业园区年产120万吨干法水泥熟料生产车间外景。(张 领 摄)

发展循环经济,用行动塑造美丽中国。这既是近日召开的第十六届科博会的核心议题之一,也是科博会组委会和新华社 《中国名牌》杂志日前联合主办的第八届中国循环经济发展论坛的主题内容。与会专家呼吁:循环经济不乏认知,贵在实践,需要多方合力,共同推进。

工信部节能司司长周长益表示,对工业发展所产生的污染问题,只要认识到位、措施到位、管理到位,工业发展的污染问题是可防可控的。针对本年度的环保重点水保护问题,他强调,要有布设企业污水排污口的行动,努力实现企业的污水全部循环利用。

为强化示范效应,主办方在会议期间发布了中国循环经济优秀品牌案例,江苏无锡市、重庆开县、新疆和静县、四川南江县和海南琼海市入选。论坛同期推出了行动中国中国环保图片展,旨在呼吁更多的人关注绿色发展和环境保护。

关注循环经济

如何在发展与环境之间做出选择?显然,这个问题本身就是一个大问题。与会专家表示,要发展,也要环境。要在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可持续发展,这就是人们努力倡导的循环经济。

近日,随着雾霾天气的频频造访,大众更深刻地意识到,资源环境约束已经到了极限。周长益表示,雾霾天气有很多原因,但是毫无疑问,工业排放的污染是重要 的原因之一。所以,我们应该认真思考,切实负起责任。一方面工业发展任务繁重,另一方面环境和资源约束到了极限,出路在哪里?只有一条,就是要坚持走新型 工业化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工业体系,实现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循环发展。

周长益指出,基本实现工业化是我国2020年全面建成 小康社会十分艰巨的任务,现在到2020年还有七年半的时间。我国正处在工业化的中期。我们的工业体系可以说是十分完善,工业总体上是大而不强。2012 年中国制造业的产值达到了91.6万亿元,占世界的1/5强,超过了美国。工业的增加值达到了20万亿元,占我国GDP总量的38.5%,但工业的增加值 率比较低,劳动生产率也比较低,关键技术受制于人,技术创新能力不强。实现工业的又好又快发展,面临严峻挑战。

一方面,我们的发展任务极其繁 重。另一方面,我们的资源环境约束已经到了极限。周长益说,工业是资源消耗和环境排放的主要领域,也是我国节能减排的主战场。现在工业消费能源占全社会能 源消费总量的70%以上。去年我国铁矿石的进口超过7亿吨。氧化铝、电解铝的产量占了全世界40%,但是铝矿资源只占世界储量的不到3%。污染排放方面, 二氧化碳占了70%以上,氮氧化物占70%以上,每年排放的废水1000多亿立方。在此背景下,惟一的出路就是发展循环经济。

降低循环成本

循环经济的理念已经被大众所认知,但推进速度却并不理想。国务院国资委监事会主席寻寰中表示,目前,全社会循环经济整体上依然不成熟,规模还小,产业科 技支撑弱,实际运营中大量存在着概念化的情况。从微观领域看,循环经济只注重循环,不注重经济,可能是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发展缺乏动力的根本原因。

比如在苏南,不少纺织企业建立起了中水回用系统,技术上是比较成熟的,但是迟迟不见投入使用,究其原因是成本的因素,要达到标准,每吨水的处理成本要远远高于当地每吨自来水的价格。这就意味着在现有的水价体系下水处理无利可图。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

可以看出,当前不少企业的循环经济,循环是能够循环起来,但循环不经济。寻寰中说,这种现象的存在将致使最先进的技术难以推广,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 动力也会逐渐减弱。从深层次看,发展循环经济确实存在长期利益和短期利益的矛盾,而政策和政府的调控手段是化解这一矛盾的重要方法。

寻寰中表示,目前,美国、日本、德国等国在发展循环经济上都充分发挥了政府的作用,制定了较好的发展战略。日本建立了由政府主导和驱动的循环经济战略体系,分为政 府、企业、个人三个层次,政府处在最核心的位置,具有政府主导、全方位推进的特征。在我国当前政策环境下,发展循环经济短期内会见效慢、成本高、风险大, 这就需要政府以发展观为指导,完善政策机制,逐步完善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体系、政策支撑体系、技术创新体系和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建立政府推动、 企业实施、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

多方合力推进

与会专家提出,发展循环经济,需要政府、企业、社会共同努力。建设美丽中国,保护生态环境,惠及大众,更是大众共同的责任与任务。

对于工业企业所扮演的角色,周长益提出三点建议:一是真正转变发展观念,树立代价意识。谋发展要算代价账,上项目、搞改造要计算资源环境生产率。要计算 水、土地和能源的生产率,计算二氧化碳的碳生产率。二是要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强化责任意识。治污、达标排污是企业的责任,是企业依法生产,依法经营的重要 内容。工业企业一定要有治污意识;要有更高的环保和排放的企业标准,要高于地方标准,更要高于国家标准,做到稳定达标排放。三是要推动建设美丽中国,提升 奉献意识。

周长益指出,企业发展循环经济,推进综合利用,实现与当地和社区的和谐共生要分三步走:第一步,企业生产产品的三废,废水、废气、 废渣要全部综合利用,循环利用,实现清洁生产,实现污染物的零排放。第二步,为当地社区、城市处理和利用污水、垃圾、固废、危险废物,实现地方和城市的污 染零排放。第三步,利用企业自身的优势和条件,为当地的居民、机关、单位提供热能、热水、电力、冷暖风,帮助实现地区能源、资源的高效利用。企业不但要提 高自身的能源利用效率,也要帮助提高全社会的能源利用效率,真正为实现节能减排目标做出贡献。

与此同时,我们必须意识到,环境保护不仅仅是企业的任务,更是每一个人的责任。

用行动塑造美丽中国需要每一个人的行动,我们必须为环境保护付出代价。国家气候战略中心主任李俊峰表示,环保的责任是政府的,是企业的,更是每 一个人的,最关键的还是每一个人的。每个人都必须承担循环发展、绿色发展、低碳发展的代价,才能真正通过行动建立美丽的中国。

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要切实投入到循环经济发展的建设中,都需要通过两个途径来实现。即减量和再生。

减量 再生并行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王珏林指出,发展循环经济关键要做好四个字:减量,再生。减量涉及到整个行业,涉及到每一个角落,就是要减少拆迁 量、排放量和垃圾的堆放量。其中,减少城市的拆迁量应该从三方面入手解决:一是提高规划水平和规划的执行力。该拆的拆,不该拆的不拆,要提前规划。否则, 拆迁就变成了最大的浪费。二是提升城市建设水平和延续建筑生命。三是增加改善改造的数量,减少拆迁量。

关于再生,可以这样理解:地球上没 有没用的东西,只有不会用,或者没有做到的东西。王珏林说:我们完全可以由废变宝。举个例子,我到一个城市的再生园区,里面收集了包括汽车、电视等家用 电器,都可以回收,再拆解、再分、再制。生活垃圾也有这方面的技术,可以全部回收利用,一点儿废的都没有。

关于再生工作的推进,他建议:政府要高度重视,有序推进;要建立节约型社会,文明型社会,大家要遵守;要有政策支持、技术支撑,这是必备的发展条件;要鼓励支持企业积极参与,没有企业的参与很难推进。(本报记者 司建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