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届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
The 25th China Beijing International High-tech Expo
看一看,谁在与时代共舞
2010年09月02日    来源:中国化工报

记者   王鹏

一名小观众正在欣赏用废弃塑料瓶和棉、麻纤维制成的椅子。

1998年,为搭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平台,科技部、信息产业部、商务部、北京市政府等决定在北京举办“国际科技产业周”活动,这便是科博会的前身。到今年,科博会已举办了13届,成为我国进行国际科技经贸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平台。在这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技平台上,每次都会有极具鲜明时代特色的产品和技术出现。那么,在今年的科博会上,又有哪些产品和技术在与时代共舞呢?

垃圾处理技术一家比一家实用

一家餐厨垃圾处理企业的工作人员正在向观众介绍产品性能。

刚走进展厅,记者就发现北京九次方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展台前围满了观众。原来,展台上展示了各种餐厨垃圾处理器。

“我们是第二次参加科博会,今年收获明显比去年大,在科博会上达成签约额近5000万元。”该公司销售部部长隋虎高兴地对记者说。隋虎向记者介绍,该公司处理器通过碾磨脱水装置将餐厨垃圾分类处理为油污水和残渣颗粒。油污水通过分离器变为油脂和废水,油脂用于生产生物柴油,废水达标排放;残渣颗粒通过生化处理变为生物复合肥。

“在这届科博会上,我们会和贵阳市政府签约,他们采购3000台设备对当地餐厨垃圾进行源头分类处理。后续的资源化利用当地已经在做,制成生物柴油和化工原料。”隋虎说。据他测算,使用该装置的餐厨垃圾处理成本为每吨5~10元,而如果填埋,每吨处理成本在200元左右。该公司目前已启动餐厨垃圾产乙醇示范基地建设。

做餐厨垃圾处理的企业不止一家。“在瑞典首都奥斯陆有这样一家歌剧院,观众能从那里免费获得用来养花的有机肥。而这些有机肥是歌剧院里的餐厨垃圾制成的。”香港鹏威集团有限公司北京代表处工作人员储鸣向记者介绍了这样的场景,这正是该公司餐厨垃圾中央网络处理系统的实践例子。据他介绍,这些餐厨垃圾中的油脂还用来制成化工原料。

储鸣表示,他们的餐厨垃圾处理系统的最大特点,是把临近的数家餐厨商户用管道连接,共用一个或多个垃圾处理中心。商户只需把垃圾从输入口倒进,按一个钮,粉碎后的垃圾即可通过管道自动传输、脱水、油水分离、发酵、烘干,18小时后自动变为肥料。他表示,目前垃圾处理成本中运输费用占大头,就地处理可节省成本。他们在挪威的系统运行1年多就已收回成本。“当然,我们的系统比较适合餐馆集中的地方,如果商户距离太远需要建立更长的管道,或需要单独安装一个泵。”储鸣说。

据记者了解,目前国内最大餐厨废弃物处理站建在北京高安屯,该站每天可处理400吨餐厨垃圾。负责建设该站的北京嘉博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也参加了本次科博会。该公司技术部工作人员陈旭给记者提供了一个形象的数据,该站每年可处理 13.2万吨餐厨垃圾,能覆盖400万人口的城市。记者算了一下,目前北京市常住人口是1755万人,也就是说,5个这样的处理站就可以覆盖整个北京市。

与前两家企业不同,嘉博文公司是将临近区域的所有餐厨垃圾统一收集进行处理。陈旭告诉记者,他们在很多小区如北京的上地、稻香湖、八里庄建有回收站,处理垃圾时加入微生物菌剂,得到的产品有养殖用的生物玉米、生物菜粕,种植业用的微生物抗虫害菌剂、生物有机肥等。

垃圾要变成资源也存在一些困难,企业普遍反映的问题是收集难。“餐馆和酒店有时不配合,因为我们收集是不给他们钱的,政府给他们补贴。而如果将垃圾卖给小商贩,能立刻获得收益。”陈旭说。

不仅餐厨垃圾可利用,垃圾场的垃圾也可以用。北京东方绿达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市场部副部长囫宣林向记者介绍,他们公司能将垃圾填埋场的沼气变为天然气。据他介绍,沼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和二氧化碳,他们的装置可将二氧化碳液化用于石油采矿、金属冶炼,而甲烷可变为液化天然气,用于垃圾车的燃料或工业燃气。这个垃圾填埋场沼气资源化方案已在北京安定垃圾卫生填埋场得到应用。

记者还发现了全国最大生物发电企业国能生物发电集团有限公司的展位。该公司科技部工作人员杨小姐告诉记者,公司的主营业务是秸秆发电,原料为稻草、玉米秆、小麦秆、花生壳、稻壳等。目前公司已在东北、华中、华东等资源丰富地区建了19 个项目。该公司还在瑞典建立了国能瑞典生物能源公司,研发秸秆造燃料乙醇技术。

合同能源管理一家比一家积极

碳排放计算器可计算人类饮食能减少的碳排放量。

 很多节能企业都在自己的展台打出了合同能源管理的口号,非常醒目。

记者采访了参展的诺比节能科技(珠海)有限公司区域经理申志海。这是一家德国独资企业。据申志海介绍,公司主要业务是节电,曾对甘肃聚银化工、大庆油田、风神轮胎、茂名石化等多家石油化工企业的用电系统进行过改造。该公司虽然也做合同能源管理,但他认为这种模式在国内一直没有推广开,主要原因就在于风险。第一,合同能源管理的合同一般为3~5年,而用户企业的情况往往会变动。“比如,企业领导会变动。新上任领导可能不认同这个节能项目。如果半途而废,节能企业要回收资金很难。”申志海说。第二,用户新增设备难判断节能率。申志海给记者举了个例子,比如某化工企业在合同签订时每年用电1000万千瓦时,通过合同能源管理能达到10%的节电率,但第二年用户因效益好增加生产设备,用电量达到1200万,节约的电量就被新增的设备给抵消了,企业和用户间容易“扯皮”。他表示,由于合同能源管理只能依靠终端企业的信用维持,且节能企业资金不能马上回收,因此节能企业一般不愿意做。

申志海认为,上述问题的解决方案是,通过挂电表等方式在节能合同签署的第一年测出节电率,之后每年新增的设备统一按照这个节电率核算,用户企业再每年给节能企业25%~30%的资金。通过这样保证节能企业的资金链,有助于合同能源管理更好推开。申志海告诉记者,他们公司正在黑龙江农垦等企业进行这种合同能源管理实践。

中能兴科(北京)节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业务助理王子哲非常看好合同能源管理的前景,他告诉记者,他们公司正在和内蒙古一家煤化工企业洽谈风机、水泵变频的合同能源管理项目。但他表示,并非所有化工企业都愿意采取这种方式,因为化工厂做节能需停产,会对企业装置和收益造成影响。

用于家养螺旋藻的生物家电吸引了游客的目光。

化工技术一家比一家新颖

科博会召开的第一天上午,兖矿集团环保节能处科长杨继贤一见到记者就说:“今天刚过来1个小时,嗓子就快哑了。”记者注意到,兖矿集团是循环经济与节能减排技术展馆唯一的化工企业。

在占地9平方米的标准展位上,该公司展示了煤液化、煤矸石发电、煤气化等技术。杨继贤告诉记者,兖矿在技术研发方面尝到了不少甜头,比如该公司开发的水煤浆气化技术从2005年研发成功到现在,光靠卖技术就已卖了3亿多元。“这是我们第一次参加科博会,展位太小摆不下设备,我们明年会考虑扩大展位。”杨继贤说。

在上海铂砾耐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展区,记者看到了一个巨大的球形罐,一打听,原来是个沼气池。该公司市场策划部经理顾兴东告诉记者,虽然这只是一个沼气池,但并不普通,它的主要材料是工程塑料合金,其特点是防腐、防酸、防碱、气密性好。

据他介绍,沼气池主要用3种材料制造:第一种是用水泥混凝土浇筑,但搭建周期较长,一般为3~4天,且每隔2年需维修;第二种是玻璃钢,一旦破碎后无法回收利用,只能当垃圾处理;第三种以工程塑料合金为代表,如坏掉可回收,重新制成塑料桌椅等产品。

“目前市面上用工程塑料合金做沼气池的企业我们是第一家,因材料特殊,此前安徽滁州市政府已经买了我们公司一大批产品,湖北、江西等地也打算用。我们刚接待了2位科技部的客人,他们想在援非项目上把我们这个产品带出去,因为非洲燃料缺乏而畜牧业发达。他们同时也在联系做沼气发酵菌的企业,准备让我们联合‘走出去’。”顾兴东说。    

他告诉记者,他们公司还生产一种建筑模板,也是用工程塑料合金制造,由于材料特殊,可替代钢模、木模用于建筑领域。该公司每年建筑模板销量就达100万立方米。

观众对展出的中空纤维膜产品表现出兴趣。

水处理技术一家比一家先进

“还世界一个清澈的墨西哥湾,中国能!” 这么大的口气,是做什么的?记者凑近一看,原来是南京碧盾环保装备有限责任公司打出的标语。这是一家做阻截除油的企业。

该公司销售管理部经理杨光宇告诉记者,他们研制生产的水油分离装置主要用于回收炼油及化工产生的含油凝结水,将其分离并分别回用,在大庆石化、大连石化、吉林石化等企业有应用。3年前,他们开始把目光投向海上溢油污染水回收治理,并制造出了样机。

据杨光宇介绍,目前海上溢油的处理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利用油水不相溶和比重不同原理进行机械除油,如旋流分离、气浮浮选分离。但该方法精度低,目前主要用于除油前端预处理。第二种是利用焦炭、活性炭、吸油树脂、纤维材料等材料对油进行吸附转移。该方法运行费用高,且吸附材料饱和后就必须反冲洗或报废,否则会造成二次污染。他们公司的技术是对某些纤维进行技术改性,形成阻截膜对水中憎水性分散质进行分离。

为形象的展示技术,该公司在展台前摆了一台溢油现场油水回收治理装备样机。记者仔细观察了一下,经处理之后,原本混合有油的水变得十分清澈。当记者问到,如果有机会他们如何处理墨西哥湾油污时,杨光宇称,他们的设备可在船上使用,实现漏油现场的就地快速处理,最大装置每小时可处理100吨水。“埃克森美孚公司上世纪80年代漏油造成30亿美元损失。此次BP公司漏油可能造成100亿美元损失,我们的处理费用远远比这低。”杨光宇说。

记者发现,这次科博会展出的污水处理技术以膜技术为最多。记者随便走了走,就看到了近10家企业,用的膜也是各种各样,根据结构分为柱式膜、帘式膜、平板膜、中空纤维膜、管式膜等。为什么做膜的企业越来越多?北京碧水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张黎霞告诉记者,随着国家对污水处理标准的提高,传统工艺要满足环保要求越来越难,传统设备要么占地大,要么能耗高。而膜技术相对先进,且随着膜的大量制造,成本降低,容易被接受。

日本企业大成道路技术株式会社也参加了这次科博会。该公司北京事务所首席代表林忠告诉记者,公司的主打产品是高分子超微细孔过滤膜污水净化装置,在日本研发,目前在国内还没有产业化。为降低成本,他们想在国内找一家工厂生产膜,但他们的膜结构复杂,目前还没找到合适厂家。

在这届科博会上,低碳的标语随处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