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届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
The 25th China Beijing International High-tech Expo
对话北京海淀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孟景伟:打造全国科技创新创业的“海淀”名片
2016年05月18日    来源:新闻快讯

科博会“中国科技产业发展对话”系列之四:

在中国创新创业的区域版图中,海淀具有特殊的位置,她是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也是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

海淀是中国创新创业的发源地。截止目前,海淀拥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达到6157家,占北京市的50%,全国十分之一。中国科技创新创业最早的地标(电子一条街)和最新的地标(中关村创业大街)都是在海淀树立起来的。

面对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和国内持续增大的经济下行压力,以及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和首都城市战略新定位,海淀如何持续引领首都以及全国创新驱动和科学发展?北京科博会召开前夕,我们专门与海淀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孟景伟对话。

海淀创新创业动能加速上行

记者:今年以来,全国创新创业的活力引起广泛关注,各种声音也很多,作为中关村核心区,海淀的发展情况如何?

孟景伟:2016年一季度海淀区创新发展形势,可以用三句话来概括。一是开局良好。一季度,海淀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18.1亿元,同比增长7.2%,高于北京市整体水平,为全市经济发展提供良好支撑。

二是经济发展进一步呈现提质增效特点。海淀区“高精尖”经济结构特征十分明显,特别是体现科技创新本质特点的信息业、科研业和以科技金融为特色的金融业等三大产业增加值对全区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九成,且增速普遍高于全区平均增速。

其中,信息业一季度增加值同比增长11.4%,对全区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49.2%;科研业一季度增加值同比增长13.4%,对全区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25.6%;以科技金融为特点的海淀金融业,一季度增加值同比增长11.3%,对全区经济贡献率达到17.8%。

三是增长新动能进一步巩固。一季度,海淀全区新设科技型企业3445家,各类市场主体存量达28.8万户,同比增长15.9%;应该说市场主体的增加,为新常态下海淀创新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同时,海淀一季度高科技企业研发投入同比增长21.2%,高于整个中关村示范区平均水平;全区发明专利授权量达4864件,同比增长42.7%;目前,区域内有独角兽企业22家,占北京市的54%。

紧抓三大自主创新源头

记者:海淀能成为我国新时期创新创业的策源地,持续发挥引领作用,深层次的原因是什么?

孟景伟:这主要得益于海淀区重点抓了四项工作。首先是抓自主创新源头。近年来,海淀深入挖掘转化区域内丰富的创新资源,着力推动区域协同创新,聚力打造全国乃至全球原始创新策源地。

一是抓高校院所创新源头,打造知识创新的策源地。重点支持北京协同创新研究院、北航先进技术研究院和北京大数据研究院等新型研发机构建设,提升基础研究、技术研发、人才培养、项目培育、市场转化等综合集成功能。

以北京协同创新研究院为例,目前已有北大、清华等13个高校院所以及商飞、京东方等70多家企业参与了协同院建设;一期规划的仿真与设计、智能机器人等18个协同创新中心已经全部开展工作,共启动项目193项,总投资约18.2亿元;2015年协同院共有52项成果实现转化,在海淀设立企业17家,注册资本达5.4亿元,预计2016年实现产值2亿元。

二是抓军民融合创新,深入挖掘驻区军队单位创新潜力。先后出台推进军民融合三年行动计划,成立军民融合产业联盟,建设以北理工军民融合创新园、四季青军民融合产业园、玉泉慧谷信息安全产业园“一体三园”为核心的中关村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推动一大批军工科技成果在海淀落地转化。

三是抓央地融合创新,打造技术创新重要源头。目前海淀正在采取股权投资、设立基金、共建产业园、财政奖励等多种手段,支持中钢集团、航天云网等建设央企创新创业平台,支持中航工业等开展航空发动机等重大前沿技术研发,推动一批央企重大项目率先在海淀实现产业化。

创新五大产业组织培育新兴产业

孟景伟:其次是抓高端产业培育。近年来,海淀主要通过持续创新产业组织方式,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

一是发挥海淀技术总部型企业聚集优势,着力构建龙头企业主导的产业链有机衔接、跨区域合理分工的链条型产业组织,造就一批辐射京津冀、服务全国、全球竞争的航母型科技创新领军企业。

二是支持领军企业主导的企业内开放平台型产业组织,构筑以领军企业为核心的创新生态圈,造就一批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具有持续创新能力的创新联合舰队。

三是结合北大、清华等驻区高校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着力培育高校院所优势学科主导的学科型产业组织,产生一批掌握前沿技术、占据全球细分市场较大份额的行业隐形冠军。

这其中,海淀特别注重发挥市场化基金的纽带作用,先后与清华大学共建“水木启程”基金,与北京大学共建“重大成果孵育基金”,与中关村软件园共建“中以创新基金”,与北京航天航空大学设立创新引导基金和创投基金等;截至目前,我区累计参股基金39支,直投基金1支,基金总规模超过170亿元,区政府承诺出资30.27亿元,撬动社会资本143亿元,放大财政资金5.7倍。

四是牢牢把握全球技术并购新机遇,积极探索产业资本主导的资本并购型产业组织,加速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目前,海淀正在联合驻区龙头企业发起设立规模为300亿元的产业并购基金,预期将带动1500至3000亿元社会投资,支持企业开展技术和产业链上下游并购,推动重点产业发展。

五是巩固海淀创新创业孵化服务优势,加快发展众创空间主导的创客型产业组织,进一步扩大中关村创业大街辐射面和影响力,不断涵养区域持续创新根基。截止目前,海淀区已经初步形成移动互联网和下一代互联网、北斗与空间信息服务、云计算、集成电路设计、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和节能环保、文化和科技融合等为代表的“6+1”战略性新兴产业体系,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总收入的比重达到80%。

腾笼换鸟因势利导区域创新要素聚集

孟景伟:第三是抓高端要素集聚。按照疏功能、调结构、聚高端的思路,海淀近年来加快空间腾退,疏解低端业态,引入高端创新创业资源。

一是加快功能疏解,为高端要素聚集释放空间。海淀先后关停西郊汽配城、西三旗新都市场等36家商品交易市场、95家废旧物品回收市场,减少营业面积约40万平方米,涉及从业人员3.5万余人;中关村西区腾退传统电子卖场面积超过28万平方米,腾退出来的空间主要用于“双创”发展。

二是不断创新人才政策,聚集全球高端人才。结合落实公安部支持北京创新发展的20项出入境政策措施,海淀争取到中关村外国人永久居留服务大厅落户海淀,在服务外籍人士方面采取比国内其它地区更加灵活便利的政策措施,加快集聚全球高端创新创业人才。

三是推进中关村大街业态调整和功能提升,加速聚集高端创业服务机构。中关村创业大街开街以来,累计吸引投资机构和个人2200余个,流动创业团队近千个,实体孵化创业团队400余个,初步形成了涵盖早期办公、投融资对接、商业模式构建、团队融合、媒体资讯、创业培训等服务在内的创业服务链条,成为全国创新创业新地标。目前,海淀正在把创业大街生态体系进一步延展至清华西门到白石桥路7.2公里的中关村大街,努力打造首都创新创业发展新的增长级。

四是推进智能硬件集聚区、中关村大数据产业园等重点区域建设,加快聚集新兴产业领域高端创新主体。结合落实《中国制造2025》和《〈中国制造2025〉北京行动纲要》,我们按照此前推出的《海淀区先进工业三年行动计划》,制定并发布促进智能硬件产业发展的29条措施,并实现中关村大数据产业园挂牌,积极抢占未来产业竞争的制高点。

用政策红利强化服务优化生态

孟景伟:第四是抓创新生态优化。海淀通过大力推进创新创业载体建设,着力构建创新创业服务平台,不断完善服务双创政策支撑体系,逐步实现了政策支持方向聚焦化、支持方式市场化、支持领域特色化、支持对象普惠化和支持标准规范化。

特别是今年国家工商总局在海淀开展新一轮工商注册便利化改革试点,仅从企业全程网上电子注册一项试点来看,一季度企业网上登记比例已经超过90%,为企业节约了近80%的成本,有力促进了“双创”发展。得益于长期坚持构筑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环境,在国务院刚刚公布的首批28个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名单中,海淀区入选,成为全市首个入选该示范名单的区。

面向未来,海淀区将深入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紧紧围绕“减人”、“添秤”和“服务”三大核心任务,着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努力构建创新生态环境,持续引领首都创新驱动和疏解转型发展,为首都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打造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提供有力支撑。(完)

 

关于第十九届科博会的更多资讯,欢迎关注科博会官网“新闻中心”栏目:http://www.chitec.cn/news/,以及“北京贸促”官方微博微信和“北京科博会”官方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