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届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
The 25th China Beijing International High-tech Expo
2014中关村创新论坛实录
2014年05月16日    来源:科博会官网(www.chitec.cn)

中关村发展与创新型国家的建设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协会理事长张景安

 

尊敬的各位朋友,大家好!刚才听了几位的发言很受启发,因为刚才斯坦福的教授还讲到了办班,这是非常有意义的。

    科技与文化的融合,我认为中关村今天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是融合的新阶段。这个事当年钱老多次呼吁了科技与文化的融合,我们也做了很多工作,坦白讲,收效很小,看不出来效果。但是近年来非常可喜,现在车库咖啡、中关村科技园等许多成果振奋人心,我们中关村到了一个创造先进文化的阶段,这必将推动中关村的创新创业进入一个新的台阶。所以,从我们现在的调查来看,中关村成为世界的科技中心、成为世界的创新中心和世界的先进文化中心是有自信的,是有可能的。

    十八大以后,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到科研院所、到开发区去视察,9月30号专门到中关村进行政治局的学习,还听了中关村的汇报,看了展览。之后在1月6号又专门借鉴嫦娥三号又讲了一番话,这些都对中国的创新驱动、创新强国和中国梦做了很多的解释,中国梦、创新梦、中关村梦,这几个梦是相辅相成的。

    我们现在来看这个形势,看这个情况,我们实现中国梦是有自信的,有可能的,创新强国在我们这一代人有可能实现。这也不是瞎说,因为三百年来我们一直落后挨打,到今天风水轮流转,转到我们这儿了,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有可能在不太长的时间走在世界的前列,引领发展。所以,我们应该有这个自信。

    但是,从现在来说,我们还有很多的路要走,我就从五点来谈一谈。十八大提出解放思想,更深层次更高水平的解放思想,解放什么?这还是有很多的难度,你是不是能够看得特别准,该看、敢干不敢干?能不能前进?有很多的问题需要讨论。我今天就说五点。

    第一个,我们讲创新驱动,要实现创新强国,要更加开放才能实现。但是,现在我们整合世界资源,仍然有相当大的差距,因此要扩大深化改革开放。

    第二个,要建设创新型国家、创新型强国、实现中国梦。创新这个东西它是个永无止境的寂寞长跑,有的好几代人才能做到,急功近利不可能,现在我们急功近利这种文化要改正。

    第三个,创新的特点具有不确定性,初期无法判定它是怎么样。比如新兴产业,我们就发现新兴产业会小吃大,即使微软、Google这样的巨无霸大公司也要被小公司代替。再一个,创新要合作,包括与竞争对手的合作,这个企业是快鱼吃慢鱼,具有许多的不确定性,需要研究,但是我们对这些研究还不够。

    第四个,创新还有一条规律,多数失败、少数成功。我们现在对成功的准备还是有,失败的准备不足。我就发现斯坦福大学曾经有一个教学是进行失败以后再分析的教育,这个对我很有启发。

    第五点,还是我们老的问题,人才的问题。中国讲了创新科技、创新人才,人才是关键,但是刚才他们讲了我们的创新能力差,考试分数高,缺乏争论、讨论和评论的思维,只靠背答案、应付考试,难以成为创新的产品。

    另外我们又发现一个新的现象,北京的高房价摧残了很多年轻人的激情,年轻人一开始过于物质驱动化,不能体现自由幻想的浪漫人生,一种面向心灵的生活方式,本来可以高谈阔论、结伴而游,但是过早为柴米油盐、为买房而烦忧,这些胸怀天下、身无分文的人就受到制约。

    中国要建设创新型国家,要成为世界的中心,我们还要凝聚一大批世界的巨人,希望中关村能够率先成为大师云集的先进文化,敞开胸怀吸纳天下顶尖人才。所以,我们说现在的解放思想值得我们研究,比如美国当年在实施阿波罗登月计划,耗资240亿美元,十年时间解决了众多难题,这是一个史无前例的创举,需要研究。当年,德国人布劳恩在二战的时候研究导弹打别人,他是一个战犯,但是美国二战以后把他引进美国,在他的引导下推动阿波罗计划,布劳恩成为了英雄,据说美国引进这批人使航天科技节省了10—20年的时间。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研究。

    另外,美国人现在到中国来学习,美国政府公布了10万人到中国的留学计划,而且搞了一个基金会,基金会的主席讲通过留学计划加强中美的战略关系。到中国留学可以改变打通未来世界的大门,带来有助于全球经济中成功的文化和专业的技能。我们怎么反过来看这些文化,怎么样培养人才。

    上世纪中叶全球化加快,各国出现了互相依赖、互相交融成为这个时代的特征,未来我们面对的是一个在知识、文化、思想方面真正交融交锋的世界。现在有些人在讨论东西方文化的冲突与融合问题,各抒己见,但是有一点值得研究,我们的老一代科学大师是精通东西方文化的,现在我们的人才不多,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强国,要建立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先进文化,必须站在世界文化的巨人之上,这就要深入思考我们面临的任务是把中国推向世界,得到国际的普遍认可,目前,我们还没有真正能够全面吸纳世界先进文化的精神,世界人民对中国文化还相当陌生,中华文化也没有被世界各国人民广泛接受,这对我们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要让世界了解中国、采纳中国是未来面对的新课题,有人说如果你需要世界的力量,就必须面向世界文化,在中国文化融入世界目前还缺这方面的人才,我认为中国要出现一批这样的人才非常迫切,这对于建设我们创新强国的国家和国际化的先进文化非常重要。

 

科技与文化融合的新业态

―――数字化与文化发展战略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院赵刚博士

非常高兴参加今天的中关村创新论坛,刚才孟区长和夏主任从他们自身的经历讲到了中关村是一个梦开始的地方,海淀也是一个圆梦的地方。实际上他们刚才讲到的很多事例、很多成功的经验,根本上都是用创新文化、创业文化在这片土地上深深的浸入到了每一个人的心中、每一个人的生活习惯当中,也就是升华成每一个人的梦,也就是中关村创新创业之梦。刚才主持人也讲了,最高的境界就是文化,所以从文化上来讲,我们还有很多的工作,科技和文化的融合,我们之所以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明,现在很难或者是没有那么容易的引起世界的共鸣和认同,我觉得我们缺乏科技的手段和科技支撑。

    昨天晚上刚刚参加了一个韩国青年企业家活动,他们到中国来,提出来的第一个问题,他们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要寻找当年他们韩国在北京的时候,有一个书法家给他们写的匾牌叫贸易救国。我说你们为什么关心这个事情?他们说他们已经把它拍成照片,编了一个非常好的故事。所以他们来到中国的时候,通常有人会给他们介绍更好的创新创业企业参观一下,他们说先去寻找当年给他们题词贸易救国的地方,要寻找这个故事。所以可以看到文化传播的力量多么强大。

    我今天主要给大家介绍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个,数字化战略已经成为国家一个重要的战略方向。数年前有一本书叫《数字化生存》,当时提出来的时候我们还没有切身的感受,但是今天当我们的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等,已经普及的时候,我们感觉到一切都数字化,而且围绕着数字化我们可以作很多的文章。比如说一些发达国家提出来数字化美国、数字化欧盟、数字化巴黎等等,我们也应该明确的提出来要数字化中国、数字化北京、数字化中关村。当然,我们也在做,但是我们的战略不是太明晰。

    数字化战略,应该说是这几年方兴未艾,特别是跟文化的结合,文化一旦插上数字化的翅膀,文化的传播力量就会非常的深入人心和影响广泛。这段时间,乌克兰危机让我们深切的感受到国际的话语权竞争力,实际上也是一场数字之战。中国现在也派出了很多战地记者深入到一线,回想我们十几年前伊拉克战争,当年中国的新闻媒体出于安全考虑,保护记者的生命安全,当时我们中央台的记者过去露露面,戴着钢盔,穿着防弹衣的形象让我们印象深刻,争夺话语权可以影响一大批人,所以在这方面,我们现在需要调整的战略还有很多。

    第二个方面,我觉得我们现在需要采取一些更加切实可行的战略和政策。第一个,我们要制定文化数字化战略。数字化要有文化的内涵,不能单纯的冷冰冰的科技,我们的科技为什么不能把它变成我们的消费,变成我们的娱乐,变成我们孩子的游戏等等。之所以我们的科技与经济、社会、民生结合不太紧密,就是因为我们没有把它划为我们日常生活,同时文化的发展要依托数字化。

    第二个在文化产业中我们要更加开放,不是说文化是我们自己的、民族的、本土的,我们就拒绝开放。现在国外很多媒体人,很多企业家对我们的文化非常感兴趣,像敦煌、像我们的烤鸭等等,他们在通过各种方式进行多种媒介的传播和宣传,但是我们自己却缺乏这样一个有效合理的手段。

    第三个,高度重视文化、数字化的本土特色和区域特色。我们不能丢掉本土和区域特色,同时,我们还要在文化数字化的过程当中彰显我们的历史,中国是一个几千年悠久历史和文明国家,要让更多的人来了解,发挥更大的社会价值和经济效益,在这方面我们还有许多的工作要做。

    跟大家交流的第三个问题,就是我们要采取一些切实的措施,我们在文化数字化的战略当中一定要更加重视我们的人才培养,创业人才、跟科技结合的人才,科技来做文化工作,文化要有科技的含量,要掌握高水平科技的人才,解决一些关键的技术。我们通过设立文化数字化的项目,来推进关键技术的解决,同时我们还要探索好的商业模式,没有好的商业模式,没有盈利模式,这个事情就很难持续,完全靠公益、完全靠政府的财政投入,很难推进下去。我们现在做的很多事情就是因为政府投入比较多,商业化的模式比较少,市场配置文化资源也做得不太够,所以我们很多的实行半途而废。

    第二个措施,我们加强文化数字化基础设施的建设。我们有了移动通信、云计算的平台、数据中心,依托现有基础设施的同时,还要增加和改进一些新的基础设施。

    第三个措施,设立文化数字化的示范地。建立文化数字化国际合作,克斯拉电动汽车之所以在美国能够成功,就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绿色文化,尽管定价很高,但是,它契合了发展、环保、低碳的发展潮流,实际上它打的是一种文化的概念,结合了绿色、结合了汽车,所以它成功了。

    我们最近在跟印尼、南非、巴基斯坦交流的过程中,实际上最开始他们非常希望引进中国先进的科技,引进中国一些好的企业,跟他们共同来推进当地的经济、民生,但是,过程当中产生了很多的矛盾,很多的不理解,从开始的热情到后来的争执,现在又达成了很多的共识,实际上这个过程是一种文化的认同,是一种文化的融合,我们也想了很多的办法,请人通过一些现代科学的手段,包括从两国的历史做了大量的工作,在文化上达成认同,他认可你这个事情,他跟你在一起不光是为了赚钱了,认为中国走出去就是要赚取资源、压榨他们的劳动,后来他们发现不是,我们要共同创造一个世界梦,大家共同探索一条道路。所以,合作进行得比较成功,今天下午印尼科技部还要跟我们签署有关的协议,建立中国印尼科技创新园。所以,我觉得文化插上数字化的翅膀,得到世界的广泛认同,这将来是我们中国一个重要的战略。

 

核心区的核心:富有活力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

                   ------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北京市海淀区副区长、中关村海淀园管委会主任孟景伟

 

各位领导、嘉宾、各位朋友,大家上午好!首先热烈欢迎各位朋友出席今天的中关村创新论坛,我演讲的题目是“富有活力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大家知道,海淀区是中关村的发祥地,是目前的中关村国家创新示范区核心区,截止到2013年底,园区国家级的高新技术企业5000家,占全市的55%,中关村的高新企业12000家,上市挂牌公司共计331家,占全市也达到55%,占全国十分之一左右。高新技术企业总收入去年超过1.2万亿,企业研发强度达到5%,全区的发明专利授权量1.18万件,占全市的54%。可以说海淀区在各方面均占领北京市的半壁江山。

    今年2月份,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明确了北京作为国家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以及科技创新中心的核心职能,这也是国家领导人第一次明确北京作为首都科技创新中心的核心功能,海淀区作为中关村核心区,目前正在加快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讲话精神,抢抓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新机遇,积极承担创新驱动发展引领示范的使命,加快推动核心区向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军。目前,我们的做法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第一方面是坚持把深入挖掘区域创新资源潜力作为激发区域创新活力的切入点。海淀是全国乃至全球创新最密集的区域之一,国家级院所130多所,两院院士500多人,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占全国的八分之一,要让区域内丰富的创新资源潜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必须从激发区域创新创业为抓手。一是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联合社会资本与高校共设成果转化基金,目前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航等诸多高校院所建立了以资本为纽带,以市场化为导向的投资体系,同时与投资机构联合构建了产业技术研究院,从而构建了面向高校的全链条开发体系。另外,海淀区也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进行社会资本的共同投向,重大成果的孵化。

    二是整合人才资源,服务企业创新发展。引进高端人才,形成以需求为基础,项目为核心,企业为主体,实效为根本的高端人才对接服务机制。依托院士专家工作站等三站建设,联合培养高层次的创新创业人才,全面落实中关村人才特区建设扶植政策措施,与相关部门建立联动机制,积极推动资源对接,逐步形成企业为主体,产学研协同创新,截止目前,园区建有院士专家工作站22家,占全市的36.7%,博士后科研工作站57家,累计225人,累计申报了500多家项知识产权,青年工作站也达到了6家。

    第二方面是坚持把建立健全支持创新创业的政策作为优化区域的热点。目前,海淀区已经形成了国家、北京市和区级三级错位互补、协调联动的政策全方位、多角度的鼓励创新创业的政策支持体系。在国家层面,既有对科技成果处置权、收益权,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大胆改革中关村1+6系列政策,也有正在逐步落实的以减税为核心的政策。在北京市层面,有今年出台的京校10条,进一步加大了创新创业力度,我们在进一步总结园区以往支持自主创新和产业发展相关实效的基础上,结合核心区发展实际,也进一步调整完善了支持创新创业的政策,并且强调由政策驱动创新向制度驱动创新的转型升级,总体思路是充分发挥市场对创新资源的作用,更好的发挥政府引导作用,明确实施方向,聚焦实施领域,细化实施标准,把核心区打造为各类高端创新创业要素的中心,构建聚焦化、特色化、普惠制、结果导向型的创新创业支持体系,着力优化创新创业环境,激发创新创业活力,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加快构建具有区域特色的创新创业体系和现代产业体系,将核心区打造成为创新创业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创新创业激励机制更加完善,持续迸发产业结构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沃土。

    三是坚持把大力发展服务业作为完善区域生态体系的创新创业的聚焦点。通过科技服务业将各类创新创业要素有机结合起来,目前,一批国际知名的技术转移、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加速向核心区聚集,涌现出创新工厂、车库咖啡等新业态的创业孵化结构,大学科技园、留创园、高端人才创业基地等为载体的创业服务体系。服务涵盖投资、孵化、培训、联盟、媒体等各个环节,服务范围也覆盖项目发现、团队构建、知识产权服务、后续支撑等全链条。

    下一步我们还从几个方面进一步强化工作。一是强化科技创新的服务支撑,支持协同创新的服务平台建设,强化技术创新供需对接和技术研发的支撑服务,加快构建网络化、特色化、专业化的科技创新支撑服务体系,鼓励大学孵化器等各类创新载体建立队伍。

    鼓励社会资本加速孵化器建设,整合创新服务资源的平台,支持大学科技园、产业园合作对接,加快构建面向创业全过程的服务支撑体系,同步形成高成长性的企业跟踪筛选和落地体制。

    支持各类金融机构发展,开展金融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拓宽中小微企业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加快建立支持科技创新的信贷风险补偿机制,促进金融机构加大对早期创新项目的金融服务力度,支持企业上市挂牌、融资交易及并购重组,鼓励企业积极运用资本市场快速发展壮大。营造优质的知识产权服务环境,支持知识产权服务与技术平台建设。

    海淀区每年举办几千场研讨会、展示会、创新论坛、创业大赛等活动,吸引全世界的创新创业人才加速向海淀区聚集。鼓励创新、崇尚创新、支持创业、包容失败已经成为中关村最鲜明的价值取向。2013年7月,具有百年历史的麻省科技论坛指出,全世界城市都在试图复制硅谷,但是到目前为止只有一座城市成为了硅谷真正的竞争对手,那就是北京中关村。这些来自国外权威的评论是对中关村创新创业生态体系的充分肯定,但是我们仍然清醒的认识到中关村的创新文化还需要进一步深耕,成为中关村永恒不变的主题,当创新创业的豪迈激情和蓬勃动力真正流入中关村每一个人的血液中后,中关村真正建成创新创业中心也就水到渠成。

    我就与大家分享这些想法,最后预祝本次论坛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梦开始的地方

―――中关村创新生态与创新文化

关村创新文化发展促进会理事长、欧美同学会副会长

中关村管委会原副主任夏颖奇博士

 

关村的发展得到了国内外的瞩目,也受到了中国政府、党政领导的关注,为什么中关村有这么大的感召力和吸引力,正如刚才主持人所讲的,中关村的创新文化是代代相传,中关村人科技创新的基因有百年的历史,所以在改革开放的春风鼓舞下,中关村的创新创业就此起彼伏。

    这是在中关村西区拆迁时的一张照片,是很老的一个胡同。中关村创新第一人陈春先先生,还有我们的第一村民纪世瀛先生都到场了,后来才有了中关村的联想、四通、方正。我们中关村人在科技创新方面,梦就是从这些地方开始的。联想在科学院研究所的传达室起步,新东方在俞敏洪的领导下,也是在93年前后从糊电线杆、发广告开始创业。

    中关村的几大资源,有很多人都在研究。我这里想跟大家报告一下我所考虑到的,一个是科教资源,中关村有70多所国家重点大学,有200多个包括中科院、工程院等研究所。中关村的人才资源也是其他的地方不能比拟的,刚才孟区长讲到了,世界很多地方都在努力复制硅谷,实际上在美国也没有第二个地方成功复制了硅谷。在中国有很多高新区在复制中关村,实际上在中国任何一个高新区也难以复制中关村。除了前面说的科教资源、大学、科学院、研究所以外,中关村的人才资源,管委会的最新统计是156万高科技企业员工大部分都获得了本科、硕士、博士。当然我们还有很多教授、科学家、院士,这都是中关村宝贵的人才资源,每年还有上千海外留学生到中关村来创新创业,每年的大学毕业生超过20万。

    中关村的信息资源也是得天独厚的。的确我们生活在信息时代,我们可以用无线手机互联网在任何地点与任何人进行沟通。但是中关村在北京,有中央政府、有北京市政府、有所有的外国驻中国大使馆、有很多国际组织驻华总部,还有很多世界500强在中国的子公司和总部,这个信息沟通使得中关村所有的会场、饭店、酒店、大学教室,包括咖啡、茶馆都成为信息沟通的场所,使得企业的新闻发布、政府的新闻发布、企业的周年纪念、产品发布此起彼伏,很多专业论坛也是在中关村遍地开花,可以说中关村与全世界高科技方面的信息是零距离。

    中关村的金融资源也是得天独厚的,主要依靠的就是风险投资,在中关村我们几乎凝聚了世界各地的风险投资在中关村有子公司、代表处,而且我们的民营资本、国际资本也在中关村上空盘旋,在寻找好的企业、好的团队、好的商业模式。所以,中关村的企业融资进入了良性的循环。

    中关村的中小型创新企业都是三五个人起家、三五十万人起家,这些人虽然人数不多、资金不多,但他们却是非常有能量的群体,都是由知识阶层、教授、博士生、院士组成。这是美国回来的留学生创办的企业,他从05年回国的时候,正是信用卡普及的时候,现在他们的公司已经做得很大了。中关村的青年人都是朝气蓬勃具有活力,而且内心都有一个声音在呼唤、躁动,又要从业、又要创业,在企业工作的同时,他们也在寻求机会自己当老板、自己创业,正式由于这样的精神,使得中关村的创新创业此起彼伏。

    前面最早80年代的照片是中关村趁势而起,现在北大的南墙四环边上就是中关村新区,还有E世界,整个中关村西区我们国家最大的大卖场,其中有一个楼是理想国际大厦,只在这一栋楼里面就曾经有百度、新浪、爱国者等等著名的公司。所以在中关村有的时候大家看到一些青年人其貌不扬,但是没准他就是某一个行业著名的学者、专家,也没准他就是某个上市公司的高管。

    李开复成立创新工厂,中关村对于他是给予了高度的重视,所以专门举行仪式,授予李开复博士作为中关村高端领军人才。文剑平的名字已经被很多人熟知,从澳大利亚留学回来创办了碧水源,已经成为了创业板的龙头股。

    中关村的海外留学生现在创办了34个留学生创业园,这些留学生创业园每年都在举办“三三会”,就是每个月举办一次,在每个月的第三个星期三的下午向园区的企业和风险投资推出三家海外留学生的精品项目。这个活动到今年4月份坚持了整整十年,给很多海外留学生企业提供了融资平台。

    简单的说,就是一个武汉的学生保送清华,在清华毕业以后创业,创业之后失败了,失败以后就到美国去读书,拿到了高额奖学金,是但是只读了一个学期放弃了博士学位的学习,回到中关村创办企业。在这个期间他们家里非常贫穷,家里卖房子拿出10万块钱给他创业,在他花到只剩8000的时候,中关村管委会又支持他10万块钱,通过“三三会”,他又获得一百万的风险投资,后来陆续投资达到3500万美元,最后这个公司做得很大。

    Don Lucas是甲骨文公司的创始人,也是我们中关村的顾问,多次来到北京,而且对我们中关村的企业也有投资。

    达内公司创业的时候只有16平方米,在大钟寺海鲜市场的楼上,当时只能放一个一米宽的桌子、一把椅子,旁边那块是做软件培训。这个公司当时只有16平方米,是几个海外留学生回国创办的,刚刚在纳斯达克上市。

    一次在韩国开会,斯坦福的Miliam Miller教授讲完,韩国人提了一个问题,硅谷是怎么招商引资跨国公司的?Miller教授说我们没有吸引,只是我们把企业培育成为了跨国公司,这句话给我很大的启发,除了有外国公司来,我们土生土长的本地公司也要培养他们成为跨国企业。

    之后像05年的百度、后来的搜狐,还有一些其他的公司。这张照片是空中网,空中网上市的时候只有两年零两个月的历史,这个公司两年零两个月在纳斯达克上市,按照纳斯达克的要求,至少两年,我们中关村的公司有如此高的速度,并且达到骄人的成绩,一方面是他们的团队好,一方面是他们的技术在当时手机增值服务风起云涌时,这家公司应运而生。

    当然,还有微软,微软研发大厦的奠基也是在中关村。

    时间关系,我就把“梦开始的地方”向大家介绍到这里,谢谢!

 

文化科技融合,智造可持续创意生态

中关村东城园管委会常务副主任彭湘

尊敬的各位来宾、各位朋友,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很高兴能够借助中关村创新论坛这个平台和诸位共同探讨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这样一个重要议题。

    今天,我想讲的题目是“文化科技融合,智造可持续创意生态”,文化科技融合是东城区科技发展的根本途径,智主要体现在我们对人才的重视和依托,而可持续的创意生态是我们的目标,是我们东城区特有的文化和科技融合的发展格局。

    东城区是北京市16个区县中面积最小的一个,却聚集了全市全区丰厚的资源,故宫、天坛、雍和宫、国子监记录着历代王朝的兴衰,胡同四合院、名人故居则像一个个生动的故事,让我们看到普通人的喜怒哀乐,以及一座城市的风云变迁。在这样一个特殊区域保护文化、传承文化、发展文化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在信息革命席卷全球,知识经济蓬勃兴盛的背景,当我们的女英雄花木兰、国宝熊猫被贴上好莱坞的标签,我们不能再把文化仅仅当做回忆,如果不建立起现代化、高科技的知识体系和传播体系,我们引以为豪的资源就将被后代遗忘。

    从2008年起东城区正式提出文化强区战略,坚持以产业化途径支撑文化,以现代化方式传播文化,从规划、体制机制、政策服务体系等方面着手,营造适应文化产业发展的优良环境。

    文化与科技融合是我们长期以来的关注点和工作重点所在,我们借助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优势资源,将区域内的文化禀赋有机结合,以中关村东城园为依托,在推进文化和科技融合领域做出一些探索。

    在这里,我想与大家分享三方面的经验。

    第一,是我们在中关村东城园建设了数字化版权交易体系。我们知道世界各国对文化的理解各有偏重,英国叫创意产业,美国则称为版权产业,无论名称如何,版权是文化产业核心内容在世界范围内都是公认的。基于这个认识,东城区建设了国际版权交易中心,通过这个平台,我们将文化产品和版权进行登记和评估,建立版权数据库并进行交易,将一批重要的上下游版权类企业聚集在这一平台周围。更重要的是我们用这一平台建立了版权与资本之间的连接。2009年,国际版权交易中心被国家版权局命名为国家版权贸易基地,它现在已经发展成为北京市金融中介服务平台,预计到2015年底,这个平台的版权交易额将达到50亿人民币左右,也就是说我们用版权交易聚拢文化资源,用金融杠杆实现版权价格放大效益。

    第二,我们在首都核心功能区建设文化与科技融合的高新园区。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目前已形成一区16园的发展格局,这16个分园区位于东城区的就是中关村东城园,这个园区的前身在二环路以内,现在扩园到二环路以外,达6平方公里,仍然是16个分园区当中面积最小的。对于一个位于首都核心区的科技园区来说,几乎不可能像传统的科技园区一样走圈地式发展路线,所以我们选择了一种软性的发展路径,用政策、服务和环境等软性指标取代给钱、给地、给楼这种传统的招商引资模式。我们将一批具有科技研发和应用能力的文化企业纳入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行列,让他们能够和传统科技企业平等享受中关村各项先行先试的政策,并以此进一步激发文化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我们在知识产权、人才培育等关键领域服务,2012年,东城园被认定为国家首批文化科技融合示范区之一,去年我们以区委区政府的名义出台了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的行动计划,提出了实施关键技术创新、优势产业提升、特色企业集群培训等重点工程,进一步明确了东城园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的路径和重点,东城园也开始在数字新媒体、网络游戏、文化演出服务等文化领域探索建设服务于整个行业的共性关键技术平台。

    现在东城园高新技术企业已达368家,2013年总收入约800亿元,其中半数以上都是文化科技融合企业。其中就包括像当当网、光线传媒等一批在国内上市的领先企业,一会中文在线的童之磊也要演讲,他也是我们东城园的企业。

    第三,我们在塑造创意生态方面的理解。我们所说的创意生态必须有高质量的创意人才活跃其中,才能有生命,反过来利用包容、舒适、充满创新和活力的创意生态又能吸引更多的人才,激发更多灵感,鼓励更多的优秀企业,实现我们所说的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东城区拥有近800家胡同,大多建于元、明、清三代,是老北京留给我们最珍贵的历史之一,这些胡同很多都分布在中关村东城园这一高新技术园区,如何保证利用好这些胡同,是园区建设面临的重要问题。经过深入的论证调研,我们选择了将旧房改造作为突破口,在建国初期工业大发展时代,许多工业厂房建在这些胡同,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发展,这些工厂大多迁往郊区,原来的老厂被闲置或者废弃。这种情况下,我们打造了胡同里的创意工厂概念,在政府的领导下,一批文化创意经纪人走出胡同,打造成形成了一个个胡同里的创意工厂。位于方家胡同的北京机床厂是毛岸英同志曾经工作的地方,在2010年被美国评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工作区域之一。东城区有北京人艺、儿艺等发达电影院线。我们所领先的是文化演出、艺术品交易、出版等文化产业核心行业,这些文化产业的发展依赖于高新技术,特别是互联网数字技术的强力支撑,依赖于文化与科技的深度融合。更让我们感到自豪的是我们通过一系列举措重新激发了民众对民族文化的热爱,当我们年轻人开始觉得走进胡同里参加一场文化沙龙可以是和去三里屯泡吧同样新潮的时候,我们就在为这座城市文脉的薪火相传和区域发展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各位来宾,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吹响了深化改革的号角,文化与科技融合是增强软实力的重要途径,中关村东城园愿与社会各界朋友深度合作,共话文化与科技发展的美好未来。

 

如何营造科技园区的创新文化氛围

――――发挥社会组织在技术创新中的作用

清华科技园发展中心主任、启迪控股董事长梅萌

 

我简明扼要介绍一下,三中全会提出政府要简政放权,但是放权以后容易形成管理缺失,怎么办呢?应该由社会组织充分发挥作用,把缺失补齐。这是来自于十八届三中全会里面第48条规定,激发社会组织活力,正确处理政府和社会的关系,加快实施政社分开,推进社会组织明确权责、依法自制、发挥作用,适合由组织提供的公共服务和解决的事项,交由社会组织来承担。

    在中关村里面的社会组织大的分两类,一类叫做行业协会,行业协会是企业间、行业间的自营组织。还有另外一类是产业联盟,更多的是产业的创新组织。把行业协会和产业联盟分析一下,行业分会我比喻更多的是横向和文科的,横向指同类项,就是同类企业组成一个行业协会。产业联盟更多是纵向,它是按照上下游、产业链。行业协会更多是文科,解决行业发展的问题,更多是政策方面的问题,产业联盟更多解决创新方面的问题。

    2002年中关村的第一个产业联盟诞生,中关村产业联盟从全国来说也是最多的,到目前为止中关村的产业联盟已超过百家,成员单位涉及到七千多家企业和各种各样的机构,涵盖了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各个方面,会员数80%是企业,所以也体现了企业是创新的主体。中关村的产业联盟主体是中关村的企业和中关村的机构,但是,还惠及全国,甚至有些联盟已经实现了全球化。

    中关村的产业联盟也是做得最好的,一年多以前,科技部组织对56个国家级的产业技术联盟试点的验收工作,中关村是做得最早、做得最多、也是最好的产业联盟。

    截止目前,以产业联盟成员企业为主实施的重大科技示范项目超过270项,现在越来越的把项目交给产业联盟,由此会带动一个产业链。搭建的各种各样的平台,专业化、市场化平台400多个,包括发明专利、国际标准、国内标准,所以中关村的产业联盟贡献很大。

    举三个例子,第一个是闪联联盟,这是做白色家电的联盟,在中关村也做得非常好。他们是行业里面的行业老大,大家出资组成了这么一个联盟,这个联盟实际上把白色家电里面的行业,整个主体行业基本上都覆盖了,他们现在更多的是在做标准。这里有国际标准,有国内标准,有行业标准,产业标准,还有企业的标准,重点是推动标准的推进。所以,闪联在白色家电整个产业里是非常有影响力的。

    还有一个是饲料的联盟,这个在中关村也是挺有意思的一个典型。它叫做1+7的模式,1是农科院饲料研究所,7是7个龙头企业。饲料研究所更多是在技术上游,这些产业从产业的角度、市场的角度、产品的角度形成一个产业联盟,这样就把上中下游东西很好的结合起来。他们现在在建基地,联盟和联盟的成员企业一起在天津做了一个他们自己的产业基地,做好了以后,然后在全行业进行推广和应用。这种产业联盟还有一个共性,他是大家把责权利捆在一起,有的是紧密层、有的是松散层,大家出的力不一样,最后创新成果的受益也不一样。

    还有一个联盟是CNESA,他们发起了一个基金,这种也将来比较适合推广的一种模式。中关村还有一个产业联盟专项资金,因为这也是持续多少年了,中关村一直是对产业联盟有专项的资金支持。

    北京市还有一个重大突破,就是推进联盟的规范运营和解决联盟的法人地位。因为联盟要想解决自主创新,要想解决协同创新,但是过去的联盟缺少法人地位,更多的是一种契约关系,北京先行先试,让一些符合条件的联盟注册成为法人,这样联盟间的成员关系更加紧密,有很多的联盟在这里拿到了社团法人。中关村的联盟比较多,一共104家。

    这里又成立了中关村产业技术联盟联席会,由我担任会长,为什么让我当会长?因为我在中关村也进入了德高望重的阶段,大家觉得我办事比较可靠,而且我具体哪个产业都不是,比较公平,跟谁也不发生竞争,所以由我做会长。一是推动联盟规范发展,推动联盟承接国家重大专项,推动金融要素和联盟的对接,最重要的是推动联盟的跨联盟合作发展。

    最后想说中关村是一个乡村,这里最多的乡亲就是我们的企业,政府在这里是什么?政府是乡长,管理着这个乡村。大家现在我们这个产业联盟是乡绅,乡绅是旧社会的一个词,旧社会的时候,乡长都知道,光是乡长管乡村不行,因为他不接地气,所以很多时候靠乡绅,因为乡绅不是官,乡绅有很多规则,他们曾经当过官,他们有威信,还有一个重要的条件就是他们有些钱,好办事。所以,现在乡绅和乡长要有一个很好的合作关系,大家一起为乡村服务,共同把乡村建设好。

 

文化与科技融合,促进文创业态创新

――――当前文化创意产业的政策环境与发展趋势

中国人民大学文化创意产业研究所所长、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金元浦

 

我们现在说了很多文化和科技融合的事,实际上现在已经完全的跨越边界融合在大量的出现,我们过去由于受到各种各样的影响,觉得电影电视就是文化创意产业,BAT到底怎么算呢?BAT是不是文化创意产业?说到微软是可以的,说到腾讯是不是文化创意产业?说到马云是不是?那就要问一问了。实际上刚才杨总已经谈到方正这样的高科技企业是地地道道的文化创意企业,我们说科技企业在当今的形势之下迅速的发展,他们必将或者已经成为文化创意产业中的领军者,这个我等会还想稍微详细的说一说。

    目前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也就是说我们发生了一个新的文化创意产业走进了一个新阶段,这个新阶段有什么特点?我简单的说这么几个方面。

    比如说在我国的文化创意产业中,过去我们产业发展中由自上而下的推动,现在向自下而上的市场化发展转变。过去我们的文化创意产业是政府推动,和西方的发展是有所不同的,在西方发达国家,文化创意产业、创意经济都是在市场发动的基础上,是在产业已经调整的基础上来推动来发展的。利物浦的港口曾经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港口,为什么不行了?因为它不再成为世界制造业的中心,因此自然发生了变化,因此他在想这么多人向什么方向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第一个不同就是由过去自上而下中国式的政府推动的角度上已经转到现在市场化的这样一个发展方向,也就是越来越接地气,要求实、要稳健、要从市场化的角度出发,来发展文化创意产业。

    在北京,大家都知道我们这么长的时间里,在园区和整体发展中,投资的数量总是远远大于从产业的市场获得的价值。我们相当长的时间可以看到我们的发展模式是带有强烈的计划色彩和自上而下的政府推动的色彩。现在看市场已经成了决定性的因素,这次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第二,过去的产业园区不是每个都像中关村产业园这样,在我们的中关村中间,包括我们曾经有过的先导基地等等这样的松散联盟在内,产业园区和集聚区有着整体上向功能区转化,同时整体向创意城市转化这么一个更加切实的方向。也就是说刚才的两位发言人,梅总谈到的是社会组织与我们现在的发展关系,因为我们在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文件中37、38、39这几个是谈文化的,梅总弄了一个48个,48是谈社会组织的,这样的跨界方式已经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

    因此,过去简单的在全国风行的产业园区在发挥作用、出现问题的时候,大家都在思考并调整,在北京也进行大的调整。我们知道文化创意产业北京的这些园区很多没有提供很高的市场化的回报,怎么办?这个回报在北京的刚才谈到将近13%的GDP贡献中占得非常之小,为什么?所以要对这种园区的升级换代有着重要的新的变化,我们看到这样一种变化。

    第三,过去我们非常关注简单的一般的和产品的生产,对消费关注的太少,因为市场化的角度少,都是自上而下进行的。但是,现在我们看到市场在哪里?关键是消费者在哪里,消费群体在哪里,谁来消费这些产品,这非常重要。所以,北京和全国至少在两年时间里,越来越的的关注到了消费群体,北京市去年8月开始搞了消费季,今年还会搞消费季,在消费问题上,北京可能抢先一步,将发出第一个全国关于推动消费的文件。我们看到消费的重要性是适应了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走市场化这个决定性作用,从这里出发的。

    第四个方面,从只在文化领域内的几个行业着眼,走向更广阔的跨界融合。我觉得跨界融合是我们未来非常重要的发展方向,因为在过去的时间里,我们经常会按照2004年国家统计局的标准说这是文化产业,这不是文化产业,实际上在市场化的发展形势之下,什么才是人们需求的,什么才是使得产业能够发展起来的,它是综合运用。比如说方正集团刚才谈到的走向大传媒,是市场确定的,而不是说我归科技部管,今天又要归中宣部管。所有的这些条块都要服从于市场的发展,服从于企业自身的发展和整个社会发展的整体发展方向。所以,更加广阔的跨界的和跨越边界的这种发展,是未来最明显的一个发展方向,中央文件已经认可了这一条,并且在大力推动。

    第五,从模仿照搬和复制到创意设计服务为核心推动发展。我们知道在关于设计这个问题上,中国人对于设计的重视以前是不够的,这来自于两个方面。一个是我们经历了大量模仿阶段,还难以直接做到原创。我们从最早开始谈创意为王至少有十几年的时间,但是它很难真正实现,其中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设计自身的发展受到了我们整体观念对它的错误认识这样一个影响。同时,它的市场化程度没有达到那么高,我们说奥运会大家才知道设计这么重要,国外几个设计公司,我们看到不管鸟巢、不管大裤衩,还有巨蛋,看到了这些国外出了那么一点点思想,具体的工作是合作的,大量的工程师做的,他拿走了巨额的设计经费,这时候才知道设计是值这么多钱的。现在我们要看到的不仅仅是这一点,我们要在设计这一条上认识到它是我们当今整体产业发展的推动者,升级换代的技术能力和整体提升的提升者。

    最近的文件我们看到,中央对于设计界、对于整体文化设计给了很高的期望,他对于装备业、建筑业,甚至谈到了农业,当然还有旅游业,还有其他体育产业等等,所有这些产业都可能通过设计获得巨大的提升。所以,我想创意设计的重大性和飞跃式发展也是令我们特别要关注的。

    比如说我们目前在国内像东道设计集团、像正高,像我们知道的深圳的洛可可等等,再加上我们整体的中国占据了世界最多的设计之都,在联合国创意城市的名录中,北京、上海、深圳三大设计之都,这样就给了一个很好的发展起点,那就是引领整个中国的设计产业发展,而且设计要成为第二产业升级换代。同时,文化创意产业里头的低端产业形态向更高端产业形态升级换代这两大问题的一个最重要的支撑者。

    第六,从关注国内到大力的拓展国际文化贸易,这当然是两个方面,一个方面,过去我们还是基本上更关注国内的市场,走出去这个事中宣部管得比较多,我们进行的文化交流比较多,市场化的程度不够。

    比如说大家都知道,前些时候谈到中央会议的时候,宋祖英说我在金色大厅开了一个不好的头,什么原因呢?我们花了大钱、砸了大钱到金色大厅去演出,结果我们看到从整体上败坏了欧洲人进行艺术欣赏的市场化规则。一看到中国的企业来了,中国的演出剧团来了就想办法去找票,甚至我们到处送票,送到最后还送到华侨的手里,还有送票送到最后,人家来不来看还是个问题,送票和自己花钱来看是不一样的。

    从现在来看,我国的文化贸易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们中国人民大学文化创意产业研究所刚刚做完了一个去年文化贸易的蓝皮书,叫研究报告,近日也要发布。所以,文化贸易现在从中央到地方,到各个地方的企业都在特别关注,梅总的清华科技园现在与清华相关的几个企业都大力的走向硅谷,到硅谷去建设园区,这都是值得我们进一步思考的。

    第七,过去对于金融的支撑,就是文化产业与创意产业与金融的关系,我们国内和国外确实有非常大的差距。中央多次发出文件,今年发出了一系列的文件要解决文化创意企业和项目的投融资问题。我们知道在美国,不管东部和西部,它的风险投资的力度和扶持,像Facebook这样的一系列迅速增长企业的这样一个案例都告诉我们,在中国,我们的投资问题、金融的支持问题,还有着非常浓厚的非市场化的政府管文化的方式。

    第八,从传统的思维向互联网思维转变。目前,互联网思维有着非常重要的被大家所关注的现实,大家会看到,互联网思维争得也很激烈。

    在新的形势密集的文件出台,中央出了多少条相关的文化创意产业的文件,国务院在5月8号落实了市场决定性作用的一个重要文件,就是进一步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最近又提出支持国际贸易向外发展的文件,还有国务院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这是2月26号发布的。接下来,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对外文化贸易的意见,这是4月份发布的。接下来文化部、财政部发布文化产业创业创意人才发展计划。接着文化部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推进文化创意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也就是这个重要国务院的文件下面,文化部下面还要进一步的落实。接下来中宣部会同十几个部委共同拟定了文化体制改革中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的规定,和进一步支持文化企业发展的规定,这叫两个规定,也是最近发布的。接下来财政部、文化部联合下发关于推进2014年度文化金融合作有关事项的通知,这个通知里包含两个重要的文件,也就是财政部将从2014年度的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中单独安排资金,其中包括2014年度文化金融合作项目部,这是信贷融资的;第二个是2014年度文化金融合作项目司,这是债券融资。刚才杨总说投资融资的事情,中央在短短不到四个月的时间里发布的文件非常之多,现在新一届国务院务实求真,必须要有效果,讲求实效,这是我们会看到的。这一系列密集的文件在三个多月的时间里获得的远远超过了我们过去相应时段的文件,这些文件都具体比较能够落实。

    我想整体的发展还回到我曾经说过的,谁是文化创意产业的领军者,以科技引领的、能够走出国际的、跨国的这样一种在科技引领下和文化高度融合的企业,将成为我国文化创意产业中的高端层次,成为整个产业的核心层,也是成为支撑文化产业将来成为支柱型产业的基本的和重要的中坚力量。没有他们,文化产业过去了很久还是非市场化这样做,可能在公共文化服务和文化产业的市场化之间一直徘徊不定,那么这个产业很难真正成为国家新一轮发展中的最重要的支撑和最重要的支柱性的产业。

 

浅谈硅谷的人文精神与思维模式

余  晨  易宝支付副总裁

我在中关村和硅谷都待过,我来自易宝支付,我们是做第三方支付平台。去年开始,我有一个副业是帮助央视拍了一个十集的纪录片叫《互联网时代》,这部纪录片在今年7、8月份公映,请大家拭目以待。拍这部片子,我们到硅谷还有到全球互联网相关的地方采访了近200人次,我个人采访了差不多有70人,所以在做完这些采访以后,我也有些感想在这里跟大家分享。

    大家知道硅谷是科技圈像麦加和耶路撒冷的圣地,我们拍片的时候带着一个重要的问题,为什么世界级颠覆式、革命式的创新都来自于硅谷?

    我谈一下我的感想,我前几个故事有一个国旗镇,一个在Facebook总部,还有一个是在水库边的两个工人的墓地。很多人看到硅谷科技产品的时候,我们看到的只是产品这个层面的竞争,但实际上在产品背后有一套创新机制。在创新机制的背后是一套文化,这套文化后面有一套价值观,往往我们看到的产品的时候忽略了背后的价值。如果大家看过《基业常青》这本书,里面特别强调成功的企业都是来自于自下而上的核心价值。它举了很多例子,一个是莫里斯公司,这个公司是造烟草的,他把烟草当做时尚、当做生活方式。同样,在硅谷的产品和创新机制背后一样有一套非常坚定的价值观。

    我们知道在硅谷的核心是斯坦福大学,斯坦福的中心是一个教堂,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大家知道创新的背后需要思想,而思想的背后需要信任。刚刚我拍的国旗镇,包括在Facebook的厨师死掉以后,为这个厨师下半旗都体现了美国的人本文化,对个人的价值非常尊重,对个体的生命非常的尊重,所以,只有这样才能造出好的产品,来自于他对人的一种根本的尊重。

    你看到的很多竞争实际上都是在二维空间里竞争,实际上在三维空间里有一个所谓的高级优势,也就是我们想在企业里比谁跑得远,首先要比谁跑得快,甚至要比加速。其实谷歌做得好不是搜索技术,这些只是表象,真正做得好的是定型计算的技术。同样,亚马逊表象的产品只是网上零售商的技术,但是真正有核心竞争力背后的产品是它的云计算、云平台的技术。所以,我想讲今天已经是一种原能力的比较,而不是表象产品的比较,在长远的竞争中能够制胜一定是产品背后有一套创新机制,创新机制的背后要有文化和价值观进行支撑。

    我想讲的第二个主题叫拥抱世界,这是在Facebook总部,可以看到有很强烈的涂鸦文化,各种各样的涂鸦都有。

    如果在硅谷的话,你会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今天中国的公司在考虑的一个问题,就是怎样走向世界,不管是华为还是联想,大家想的一个共同的梦想就是怎么样冲出中国,走向世界。在硅谷,你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Facebook上注册用户已经有十亿,马上要赶超印度。硅谷的公司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特点,从第一天开始,它就不是想着要做硅谷第一或者美国第一的公司,哪怕是两三个人的小公司,从第一天来讲,它就有一个理念,说我要做全世界最大的公司,因为它上来就是一种雄视天下的情怀,我做的产品不是只给美国人做的,我做的社交软件、图片分享软件从本质上来讲,一定是拥抱普适价值,全世界各地的人都能用,哪怕它不是那么成功,即使是很小的团队,他的情怀来讲,他一定是拥抱世界、雄视天下。你有多大的视野和格局,最后你的事业就可以做多大。

    我们都讲颠覆式创新,在硅谷,在任何一个科技环境下。在硅谷的场景下,我们怎样看到所谓颠覆一切的理念呢?这个东西很有意思,这是一棵倒着放的圣诞树,实际上是想表达象征颠覆世界的愿望。这个圣诞树是在硅谷一个Draper大学,这个大学不是一所正规大学,它是硅谷一个最有影响的风险投资机构DIG的创始合伙人出来办的大学,这是一个非常规的鼓励年轻人创业的大学,他实际上是鼓励很多年轻人从大学辍学,不用读正常四年制的Draper大学,如果你想创业就可以来这里,在这里毕业以后还可以到我的孵化器里面,给你投钱、给你租办公室,让你在这里进行创业。这所大学门口两边挂了两个人像,左边是乔布斯,右边是特斯拉的发明人。你走到Facebook广场上,中间有一个所谓的黑客广场。

    我采访的一个人叫Kevin Mitnick,当时他是被通缉的黑客罪犯,现在他被放出来了,做很多公司的金融安全顾问,还可以看到他身上颠覆一切的品性。

    最后这个是Lending Club,是P2P的鼻祖,它的创始人是Renaud Laplanche,他是一个法国人,后来移民到美国取得了成功。他讲的最大优点就是既没有做过互联网,也没有做过金融,他是一个律师,业余爱好是帆船,他说就是因为我没有做过金融,所以才没有传统行业的条条框框,这是我最大的财富。那些所谓行业里的专家不会有颠覆式创新,相反只有无畏的外行才会有颠覆式创新。正是这种藐视权威,颠覆传统,不是墨守成规的路数来做,才能真正做出颠覆式创新。

    我讲的下一个小的主题叫游戏人生。在美国、在硅谷可以看到很多游戏主题的东西,比如这是在一个电器店,这是一个卖电器的地方,但是它的游戏氛围非常足,他做了一个火星人入侵的主题。

    在美国很多高科技公司里都有专门的游戏室,这是在Linkedln的办公室,他让员工把自己的办公室装扮成各种各样的场景。这是第一个BBS的发明者Tom的家,游戏氛围非常足。在座的都玩过《魔兽世界》,这是发明《魔兽世界》的暴雪娱乐公司的总部,整个游戏世界都是他创造出来的。

    我想讲一下游戏在于硅谷的生态圈里的意义和价值是什么。在我们一般人看来,好像游戏都是玩物丧志,都是一个登不了大雅之堂的东西。但是游戏为什么这么重要呢?其实游戏是一个改变世界的工具,商业活动和客户关系这些都可以游戏化,包括你管理的员工也可以游戏化,这样员工才会有更大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去。

    历史学家有一句话,说人是唯一不能百分之百生活在现实中的动物,你看生物进化的历史,游戏是一个奢侈品,因为它要求你暂时脱离是,这是一个非常耗资源的东西,所以大多数的动物不会游戏,只有哺乳动物和鸟类才会游戏。正是因为人会玩,不会应付生存,人作为一种有思想、有符号的东西,我们需要从现实脱离出来,不管是游戏还是艺术,都要跟现实拉开一定的距离,这就是游戏真正的意义。

    我讲的下一个很短的主题叫长程视野。什么叫长程视野呢?我们到英特尔总部采访它的首席未来学家Steve Brown,他是干什么的?就是预测未来,为什么要预测未来?因为我们生活在一个技术瞬息万变的时代,如果你往前五六百年,技术都是几十年、几百年不变的,如果斧子作为技术工具,可能几十年、几百年不变,你的爷爷、爸爸用的斧子跟你用的是一样的,你的儿子、孙子用的也跟你用的一样。但是我们用的手机半年就会换代。在技术瞬息万变的时代,一定要看到技术的未来是怎么样的,所以在技术瞬息万变的时代,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生活在未来,每个人都应该是未来学家。

    这是在纽约的一个公园有一个时间胶囊,时间胶囊里面放了一些当时的物品,除了这些之外还放了一封信,爱因斯坦写给未来人类的一封信,他希望人类不要被自己的技术灭亡,希望5000年以后人类怀着自豪的心打开这样一个时间胶囊。

    所以,我想总结一下在互联网时代,表面我们看到的都是一个时代的缩影,因为有一句话讲,在互联网时代,所有人都是现代式,没有未来式、过去式,所有人都生活在当下。为什么?因为所有问题都是转瞬即逝的,因为每个人开会的时候隔几秒钟都要看一下手机,所有人都是标题党,原来还有很多人读书,今天大家已经不读书了,看一看消息,看一看转瞬即逝的微博、微信,所以我们都变得非常短视,但是技术需要颠覆,我们需要长程视野,要从未来倒退到现在。所以有一句话讲,平庸的企业是用过去两年推出未来两年,从过去已知的东西推未知的东西,真正优秀的企业一定会从未来反推现在。所谓的长程视野是一个时间上的大视野。

    这是我最后的一个主题。从空间上讲,最后一个主题叫心系宇宙,我采访了很多人,最后他们共同有一个话题,很多人都会谈到火星。我采访到Vint Cerf,他发明了TCP/IP协议,他最关心的一个话题就是星际互联网,现在有火星探测车了,比如说火星探测车与基站是怎样沟通的,美国宇航局有一个新的协议,所谓空间协议,用于火星和地球基站的通信。在Vint Cerf看来,未来互联网会蔓延到火星上。

    我采访的另外一个人是Tim Draper,他投资过很多公司,投头过易宝支付、也投资过百度,现在最受关注的三家公司,其中一个是特斯拉。我们知道在硅谷所有的这些风险投资,因为他们很有钱,所以他的办公室里都有很多收藏品。一般来讲,风险投资家办公室的收藏品都是艺术品,搞不好就是梵高的真迹,但是Tim Draper收藏的都是燃料电池发动机、土星5号运载火箭的记忆模块、这是火箭发动机,他收藏的都是太空用品。当时我问他一句话,为什么你收藏的不是艺术品,而是太空品,他说只有看到过去的人才会收藏艺术品,看到未来的人才会收藏太空品。

    Ronald是美国宇航局资深科学家,火星探测车上面中间件的软件和操作系统的平台都是他带领团队建设的。

    我们知道最近特斯拉进入中国,它的创始人Elon Musk,特斯拉只是他的副业,他真正的梦想是做一个民间的太空探索公司,他说改变未来人类命运的有三大领域,一个是互联网,还有一个是新能源,还有一个就是特斯拉,现在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就是太空探索,在他看来,人类想要延续生存,必须要走出地球的摇篮。搞技术的知道,如果你做一个数据中心的话,如果有一个单点宕机是非常危险的,所以从人类生存角度来讲,一定要走出地球的摇篮。他想到的不是科幻小说里的东西,而是以后要到火星退休,而且人类要在未来二三十年内登上火星。

    在欧洲有一个火星计划,现在差不多20万人报名,说在30年之后买一张单程票上火星。

    最后我想总结一下,我们讲硅谷这个格局,为什么有这样一种空间和大视野。我想引用一句心理学家卡尔·荣格的话,他说人一旦与神话王国疏远,随之而来的就是人的生存状况被降到纯粹的事实层面,这就是心智疾病的主要成因。人是有梦想的动物,我们都可以超越此时此刻,能够看到彼岸,看到未实现的未来,这也是讲到游戏为什么那么重要。人性最重要的东西就是能够超越人性,要求我们一定要看到彼岸。火星除了现实意义,除了给我们带来的科技革命,还有人除了地球以外的栖息地之外,实际上火星是一个世俗时代的新符号,它代表着新的像宗教一样的彼岸,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个东西,才能使人们看来未来,从而改变世界。

 

多层次的资本驱动,才能让创新创业的中关村生态系统富有活力

中关村股权投资协会会长王少杰

一说资本大家不陌生,因为每个产业、每个行业加上资本就快速发展起来了,所以,我们前几年大家谈的最多的是科技金融,这几年我们谈的最多的是文化金融、创意金融。

    我今天从两个围度上,第一个就是创新的资本驱动平台建设,因为平台建设它才能立体的促进产业的发展。我用一个小短片,也是更直接的介绍一下。这是最近我们在推的一个平台,这叫快乐投资学院,是用一个众筹的形式搭建的,用了短短两三个月的时间。

    现在大家都关注投资,像中关村每年有几千家企业诞生出来,怎么满足这么多投资需求?实际上像我们中关村股权投资协会有一个平台服务,一个是提高我们投资人的专业能力,使更多投资人成长起来,实际上投资这个行业在在中国刚刚开始,靠我们协会的力量打造这么大的平台是打造不出来的,所以我们也借鉴的最新创新的形式,用众筹的形式把我们社会上众多的一些投资经理联合起来,众筹班级、众筹学员、众筹老师,最后众筹项目的形式,有针对性的进行培训,学习性、快乐性的投资学院,以专业性为主导,最终我们还没有任何费用和成本。从现在的进展来看,我们提出这个方案只有三个月的时间,现在应该已经开了30多个班,我们今年预计能有800多投资人进入到这个学院来学习,三年之内我们想打造一万人的中国以投资经理为主体的快乐投资学院。

    我们在全球走的过程中,也发现像国外、像美国好多协会社团是以个人为基础的,我们国内恰恰是以机构为主体,机构为主体跟人的对应还是不直接的,所以,这块是一个创新。这样的话,我们感觉到首先用创新的资本驱动平台性的建设,使我们更多的投资人提高专业能力,也使我们更多的成长型企业能得到资本驱动的支持。

    比如说大家知道的,而且我们在全球也比较有影响力的,现在中关村也在引领新的一些创新孵化器,创业平台。比如说这两年,我们的咖啡馆文化,像海淀已经在规划原来的图书城地区在建设咖啡区,实际上是一个创新孵化器。在此之前,我们的孵化器比较多,这种形式大家理解,它是一个平台型的,促使你的资本和我们的创业者很好的在聚集区里互动,当然这个形式比较单调,这一轮的创新更有活力了,在咖啡馆里头,无处不在,而且比较轻松。这是第一个。

    第二个,我再讲一讲,就是这种非常丰富多彩多元广众,而且众筹的形式,这种平台性的建设,也是我们平台资本型的创新驱动。

    我讲的第二个主题,就是说富有活力的资本生态性建设。协会怎么来打造多元的从早期天使到中间VC,到后面PE的,到走向国际化的交流,第二个片子来介绍一下我们怎么用一种丰富的活动来增加系统的活力,使我们更多的投资者和企业很好的对接。

    这就是我们能感觉到富有活力的资本生态的建设,核心是在三个围度上,第一个就是专业,因为你必须在专业功夫上做足,这样的话资本驱动才能有力量。第二个,因为我们现在的需求应该说也是多元的,一个从阶段来说,我们现在早期这块需求量最大的,创业者越来越多,这一块应该是你的服务面更大。第二基本上成长起来的企业,它需要更多的资本力量来驱动,来加速、来放大。到最后的时候,企业到一定程度了,你有没有使命,能不能引领,这个时候资本的战略又非常非常重要。所以说,在每一个阶段上实际上投资专业围度的对应机构不一样,我们在这一方面一个是从平台的角度组织大家专业的提升,第二个是组织大家到国际上学习。

    第二,现在围绕互联网思维,能不能解决借调的问题,能不能解决硬需求的问题,能不能解决刚性需求的问题。在这里实际上投资也有一个与时俱进、排序的问题。包括去年开始到今年,互联网金融非常热,实际上它的一个业态,移动互联网是一个技术的上游,之后来带动整个产业的发展。

    最近,我们也在围绕与时俱进的状态,提出了用互联网改造传统产业,这样的话用资本去驱动,也受到了非常多的欢迎。所以,我们现在以中关村为核心地,同时在和这些制造业比较密的,像广东、江浙有很大的联络,资本它在驱动着这个过程,所以我们第二个是从解决的一个大的需求开始。

    第三是解决融资的问题,随着越来越多新企业的产生,真正要解决融资、解决发展的问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同样的,投资机构也一样,我们看到了虽然这几年投资机构蓬勃发展非常快,但是还是远远满足不了企业增长的速度、企业增长的需要。投资机构也好、企业也好,如果要想很快的拿到发展助推资金的话,实际上提高成功率,用大数据、精准营销,这个也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协会在这方面也在加速数据库的建设,加速精准营销路演的对接。

    最后,在整体协会的富有活力的、专业的生态系统的打造下,使我们国内的企业也能很好的一个链条接一个链条的快速发展壮大。

 

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要实现五个重大突破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关村创新发展研究院院长赵弘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要实现五个重大突破”,大家看到,2014年2月份总书记到北京来视察工作,把京津冀协同发展提升为国家战略,这既是解决北京大城市病、解决现在我们整个区域雾霾问题比较严重这样一个环境问题需要的,同时也是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建设世界级城市的战略考量。

    京津冀协同发展不是一个新问题,而是一个老问题。在1986年天津市就倡议建立“环渤海区域合作市长联席会”机制,到现在30年了,中间有一个高峰,在2004年由国家发改委牵头制定京津冀都市圈的城市发展规划,但是到现在为止,规划也还没有出台。中间起起落落,应该说北京、河北、天津在推动区域发展中间都做了很多努力,也签了不少协议,但是总的来看,进展不尽人意。所以总书记这一次在七个方面对京津冀的协同发展提出了要求。

    我们认为,在这个区域的协同发展非同小可,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也比较多,要取得实质性的进展,我认为要解决下面几个重大问题。

    第一个,要在构建强有力的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领导体制、协调机制上有重大突破。因为在我们这个地区有两个直辖市、一个省,同时在北京这个行政区范围内,因为我们的中央单位、国务院单位、中央军委单位以及下属的大学、医院、科研机构,以及我们的央企,在这个多主体、规格又很高、利益诉求比较复杂、协调难度很大的区域,没有一个强有力的协调机制,我们认为推进起来是会面临很多的困难。

    从协调方面,我们可以有一些借鉴,比如当年东京为了解决东京的城市病,在1956年发布了《首都圈整备法》,成立了“首都圈整备委员会”,1958年编制了第一次首都圈建设规划,之后几次提出规划不断推进。现在经过50年的治理,东京已经成为都心、副都心、郊区卫星城、临县中心多层次网络化的城市体系。

    我们认为在京津冀区域,要推进协调发展,首先要把协调机构建立起来,建议国家建立京津冀协调发展委员会,由国家领导人出面担任这个领导委员会的主任,来统筹协调这方面的工作。同时,建议把委员会的办公室设在国家发改委,具体负责跟进推进工作,而且发改委下面要有一个司具体负责。

    在这个大的框架下面,应该构建若干个专业化的协调机制。比如说交通问题,建议由国家发改委参与、交通部主导,有三个省市一并参与多部门的协调,在我们区域构建一体化的交通体系。环境问题,应该由环保部参与,各个部门共同协调的这样一个机构。

    第二个,要加快以城际铁路为核心的京津冀一体化建设方面有重大突破。根据国外大都市的研究,一般来讲,在城市主中心的15公里范围内,一般是以地铁为主,交通载体主要是地铁,15—30公里是以近郊区的快速铁路为主,30公里以外到70公里之间往往是卫星城的空间区域,一般是以市郊铁路或者叫城际铁路为主要交通载体。

    对于这样的一些世界城市发展的格局,我们看到北京的差距大概主要有两方面。第一个就是在北京主城区范围内我们的地铁密度太低,大家看到东京大概有2000多公里的新干线、轻轨和地铁构成的网络化地铁系统,承载了整个公共交通的80%以上。但是相比之下,大家看到北京的地铁,一个是密度很小,第二个是总的长度也远远不够。我们大概承载的交通在六环以内只占到38%,折算到全市范围内不到20%,只有16.8%。由此可以看到北京地铁的密度不够,也使北京城市病过早的暴露出来,因为从经济体量看,东京的经济体量大概是北京的10倍,汽车比北京还要多出200万辆,有800万辆,但是我们为什么这么早的出现交通严重拥堵的城市病,就在于我们地铁系统没有给城市提供更强大的承载能力,我们在非常有限的资源稀缺的情况下出现了严重的城市病。所以,第一个缺陷在于地铁的密度。

    第二个是我们的市郊铁路。大家看到一些世界城市,地铁是一个方面,更核心的是通过市郊铁路把整个城市的功能放大,在一个大区域内进行布局。伦敦大概有400多公里的地铁,有3650公里的市郊铁路,纽约有368公里的地铁,有3000公里的市郊铁路。我们北京465公里的地别,在世界上的城市当中,我们的地铁长度最长,但是第一我们密度很低,第二缺乏市郊铁路,像延庆县S2线开通算市郊铁路的话,仅仅只有107公里,加起来也就只有不到500多公里的市郊铁路。这就是我们整个北京为什么体量这么小,而城市病这么严重的原因。

    同时,我们看到这是一把双刃剑,北京一方面自己在摊大饼、摊厚饼,承载力没有提高,另外就是周边地区的发展也受到基本条件不具备的约束。

    这个图大家可以看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个主中心如何带动周边的发展?我认为交通是第一重要的。大家看到近十年,北京新增了594万人口,但是这594万的分布绝对不均衡。朝阳区占了20.5%,昌平区占了17.7%,海淀区占了15.5%,三个区加起来超过50%。如果再加上丰台、大兴和通州,六个区加起来超过了80%。但是同样在北京市,我们看到延庆只吸纳新增人口的0.4%,平谷只有0.7%,密云只有0.9%,大家想想为什么?最核心的原因就是我们没有建立起使得这些远郊区县快速到达中心城区的市郊铁路。疏解城市功能、疏解产业、疏解人口都是非常困难的,我们历史上曾经有教训,过去在朝阳区CBD区域都是工业区,纺织业、机械工业、化工业,后来几百家工业企业在搬迁过程中都失败了,为什么?我们看到计划经济时代,很多三线企业从省城搬到县城搬到山沟,生老病死全由企业包了。但是80年代、90年代,在工业调整过程中,市场化程度慢慢提高,因此这些工业企业搬迁到外地,搬迁到郊区,这个过程就是企业高端人才跳槽的过程,企业搬出去了,要花费很大的资金购买土地建厂建设备,核心人才没有,因此很多企业不搬死在原地,搬了以后,条件不具备,死在外地。这里面成功的是首钢,首钢的搬迁成功就在于首钢把总部留在北京,研发能力、营销渠道,使百年的品牌留下来了。首钢的总产量3000多万吨钢铁,在北京总产量最高的时候达到800万吨,这800万吨全部停下来。现在进入世界500强,而且排名在不断提高。这说明方法路径正确,结构调整、空间调整才能够成功。

    所以,未来的北京应该做两个短板,第一个加快中心城的地铁密度,来提高我们的承载能力,减少我们的城市病对老百姓的危害和困扰。第二个,要加快郊区市郊铁路的建设,创造条件进行资源转移。

    第三个,是要在京津冀加快建设若干个卫星城。国际上的卫星城已经从第一代演变到第四代,第一代卫星城是失败的,沦为了睡城,后来国外不断探讨,进入第四代卫星城,一个基本特点就是离中心城相对比较远,自身基本上成为一个体系,有比较完善的公共服务、教育资源。我认为中国这些年建的很多卫星城基本是失败的,为什么失败?我认为卫星城有三个核心要素,我们缺一不可,但是我们在建的过程中都是抓其一,别的就忽略了。

    第一个要素,距离不能太近,太近就成了卧城,同时不能太远,太远了就没有吸引力,中间即使是有高铁、城铁也满足不了半小时、一小时通勤圈的要求。按照国际经验,30—70公里之间,不超过80公里。

    第二个通道,卫星城和主城间一定是通过大容量、高速化、一站到达的城际铁路,不论公路修多宽,即使是高速公路也会堵车。今天我们的天通苑、回龙观上下班严重堵车。天津和北京空间距离大概二三十分钟,但是我们彼此不能作为卫星城,因为从天津的居住地到天津站一小时出去了,从天津站到北京南站半小时,从北京南站到我们的工作地又得一小时,加起来两个多小时,所以满足不了一小时通勤圈的功能。我觉得我们今后可以考虑在周边来建一些卫星城,南站、西站、北京站都满足不了城市铁路的通勤要求。

    河北11个地市、172个县市区,再加上天津紧邻北京的6个区县,河北省还有11个国家级高新区,111个省级开发区,接近300个主体都在纷纷和北京加强对接。但是我认为我们合作不可能大面全部铺开。所以,我们建议应该遵循城市梯度发展规模,即使建设卫星城,也不可能跨越30—70公里之外,一下子跑到100公里以外。我认为点面结合,以点为主,因为河北省省域面积很大,建设几个卫星城,形成重点打造的区域,形成一个创新环境,生态环境最优、生活环境最优,吸引北京的一些产业转移。

    第四个重大突破,就是要在京津冀公共服务政策创新均等化发展方面做文章。北京为什么聚集这么多人口?就是北京公共服务比别的省份都要好得多,甚至有两句话,没钱到北京来淘金,第二句话有钱到北京来享受。所以说,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问题,重要的一个关键点就是要做好公共服务的均等化问题。

    第五个重大突破,要在深化体制改革,探索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利益共享机制方面有重大突破。因为我们在区域内,我们行政区有三个,原来说我们把三个省市合并就解决问题了,我认为解决不了问题。我们看到即使在北京这么一个行政区范围内,刚才我们也谈到为什么人口、产业都聚集在中心城,而没有聚集在平谷、怀柔,我们条件不具备。北京市也下很大决心,采取结对子的办法,试图把中心城的资源吸引到郊区,通过行政力量来推动。但是,经过了几年成效很微弱,这就说明政府可为的空间有限,我们只能创造条件让市场发挥作用。

    我认为要解决一个核心问题,就是能不能解决首都财政,现在北京没有财力没办法运行和服务,发展经济必然带来人口集聚,这种城市病难以避免,因此我认为要给北京减压。同时,我认为要解决我们周边的一些贫困地区,满足生态维护利益补偿问题。比如说河北围绕北京有22个贫困县230多万贫困人口,他们为北京的生态做了很大的贡献,要靠政府转移支付不太现实,中央政府连通北京市可以一并组建专业化基金来推动这一工作。

    总结一下我的观点,第一我们必须充分认识我们今天的空间结构调整京津冀协同发展一个大的背景就是市场经济。我们必须遵循两个规律,第一是市场经济的规律,第二是城市发展的规律。我们考虑任何问题不能再延用计划经济的手段和思维,通过下命令的办法说哪些大学、医院迁移,哪些总部迁移,政府的命令要么不管用,要么对企业生产造成了很大的损害。同时,我们要考虑今年的市场主体是政府、企业和个人,企业选择必须考虑个人,如果很多人跳槽,离开这个企业,这个企业的搬迁也是困难的。所以政府要做的有两个条件,第一,做硬条件,把我们的市郊铁路建起来,把卫星城公共服务做起来。第二是软条件,要创造政策,使得各种障碍消除。第一冰糕效应,因为条件不具备的时候,强行命令就会出现冰糕到这个地方去,最后我没有吃掉,你也没吃掉,最后冰糕化掉了,人才自己流动,到那时候我们的搬迁很难说成功。第二个避免城市病演变为区域病,现在我们周围都在炒作,把地价炒的很高。根据我们对国外的研究,小城市的吸引力有三个,第一是交通便捷,环境优美,现在我们的各方面条件都不具备,如果我们把地价炒起来,城市病就演变为区域病,到时候再去处理就要麻烦得多、困难得多。

    总之,我认为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处理好我们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疏解的关系,处理好我们存量的优化和共同做大的关系,处理好近期远期发展的问题。京津冀是一个伟大的国家战略,我们要理性思考,顶层设计,科学规划,有效实施,持续推进,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因为这一区域不可能在三五年就取得实质性或者重大的根本性的改变,这是一个比较持续的过程,我们要做好努力积极推进。